天天微資訊!虐待體罰學生的“素質教育基地”不能再有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虐待體罰學生的“素質教育基地”不能再有
近日,有網友在多個平臺發帖稱,位于河南鄭州中牟的某素質教育基地,打著素質教育、感化孩子的旗號,打罵體罰學生。有學生甚至被打得目光呆滯,胡言亂語,亂流口水。帖文還提到,該校學費生活費共四萬八千八,全封閉式管理,每天除了訓練啥也不干,教官拿皮帶抽人,用辣椒水噴學生,讓學生背輪胎跑步,接待家長教學生說假話,寫信、打電話有人監視……此事曝光后,該縣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如果網帖曝光屬實,中牟這個所謂的“素質教育基地”,打著素質教育的招牌,長期體罰虐待未成年人,情節之惡劣令人發指。這其中,不僅涉及非法辦學的問題,甚至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此事不查個水落石出,將責任人繩之以法,不足以平民憤。
此次事件與之前多次曝光的“戒網癮”學校幾乎如出一轍,這些學校看準了許多家庭對于“問題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在灰色地帶蠻荒生長,由此導致一系列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極端事件,倘若不是偶然被曝光,引發輿論關注,從家長到社會,都會一直被蒙在鼓里。
類似事件屢禁不止,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異化,一些父母對于“問題孩子”總是有一種偏頗的觀念,認為這是沒有把孩子“管”好。所以總想著給孩子提供一種強行矯治,從而取得一勞永逸的效果。于是,類似封閉式的、準軍事化管理的民辦教育機構就受到家長的青睞。在部分家長的認知里,這些機構正不正規,有無合法辦學資質倒在其次,關鍵是能不能對孩子從嚴管理,上上規矩。為此,哪怕存在體罰也可容忍。這種“病急亂投醫”之下,孩子就成了犧牲品。
而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消極懈怠,也使得這些違法辦學機構有恃無恐。此前,據報道,中牟當地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涉事的基地不歸教體局管,沒有通過該局的審批,對基地的違規辦學的情況也不了解。未經審批就不歸教體局管,這種邏輯未免讓人啞然失笑。違規辦學的治理,難道不是教體局法定的工作職責嗎?一個所謂的素質教育基地,在一個縣城違法辦學這么多年,戕害那么多未成年人,斂財無數,動靜恐怕不小了吧,教體局難道一點都不知道?
“素質教育基地”也好,“戒網癮”學校也好,它們的興盛都是監管缺失的產物,地方監管部門怎能拿“不知情”來搪塞輿論。這兩年,各地整改教培機構可謂雷厲風行,有的培訓班規模很小,藏在小區里偷偷辦學,照樣能被監管部門精準鎖定和打擊。在此背景下,學生眾多,公開招生的偽“素質教育基地”,為何能在層層監管下辦得紅火?
相關監管部門要從中吸取深刻教訓,自己眼皮底下的事,不是一句“不知情”就能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如果總是在網友發帖和媒體曝光后,才倒逼出“高度重視”,進行聯合調查,還是來得太晚了。要知道,那些在無良機構被體罰致病、致殘孩子的悲劇,已經無法挽回,孩子們所經歷的這些折磨和痛苦,已經成為他們一生的噩夢。手握監管權力,就得給孩子提供及時、有效的保護。
中牟此次事件對于家長也無疑是個警醒,孩子如果平時疏于教育,一旦出現青春期問題就花錢把孩子交給不正規的機構去“教育”,事實上,這是讓無良機構“代償”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大量事實證明,把孩子送到這些地方只會意味著風險更大,讓孩子的問題更加惡化。病急亂投醫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該“醫”的恐怕是家長。孩子被體罰,一定意義上,是替家長代為受罰。(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