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速訊丨由防轉治,診療方案不斷追求“最優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由防轉治,診療方案不斷追求“最優解”
1月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這是中國宣布新冠病毒感染將自1月8日起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以來,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首個全國性診療指導方案。該版方案充分體現了“乙類乙管”的原則,對進一步科學、規范做好新冠診療工作,確保疫情防控“迎峰轉段”平穩有序做出重要鋪墊。
第九版診療方案印發至今已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很多情況都出現了變化,中國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也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此前,上海、北京、四川等多地、多家醫院相繼發布各自的診療方案,進一步優化臨床診療流程,同時也有不少醫療界人士表示希望盡快看到一個全國統一版本的診療指南。國家衛健委印發的第十版診療方案,應當說是“集各家之所長”,有助于將其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向全國推廣,尤其對小城市和偏遠農村有重要指導意義。
與過去9個版本的診療方案相比,第十版診療方案的最大變化就是由“防”轉“治”。它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強調“快”,比如不再判定“疑似病例”,增加抗原檢測陽性作為診斷標準,調整“出院標準”等,提高臨床診療效率,更好實現快速收治;二是強調“早”,包括將血氧等加入重癥早期預警指標,進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診斷標準和預警指標,有助于“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三是強調“準”,包括調整疾病名稱、優化“臨床分型”等,用“感染”取代“肺炎”來界定診療范圍,更加符合臨床實際;四是強調“合”,比如強化了新冠與基礎疾病共治理念,以及中西醫結合等。
不難發現,新版診療方案將重點放在了老人、兒童、有基礎疾病人群等脆弱群體上,其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盡可能預防和減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癥的發生,這也是“乙類乙管”的重心所在。受各地人群流動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各地或將陸續面臨疫情流行的壓力。對此,第十版診療方案體現出的科學性和專業性,也是對當前社會緊迫訴求的實事求是回應,體現出在“乙類乙管”的新形勢下,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如一的堅持。
從2020年1月我國發布第一版診療方案以來,每個版本都有明顯的變化,這些具體的不同之處恰恰構成了它們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以指導思想的穩定性、應對方法的科學性、診療措施的靈活性,因時因勢應對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它們也是中國疫情防控歷程的重要注腳。回過頭看,每一版的診療方案都在當時的條件下實現了“最優解”,事實證明了它們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隨著“乙類乙管”即將正式實施,我們看到,很多準備工作都在持續進行著,出臺新版診療方案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近來,北京、天津、重慶、福建、貴州等多個省市圍繞“保健康、防重癥”,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并發布“乙管乙類”的具體實施方案,比如健全監測預警體系,落實基層首診,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等等。這個國家在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證明,“乙類乙管”絕不是放開不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與我們的制度優勢相結合,釋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這在過去三年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證明。同樣地,在“乙類乙管”的重大調整下,這一優勢依然將發揮決定性作用。我們堅信,這個國家有能力確保疫情防控“迎峰轉段”的平穩有序,最大程度保護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