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井巷社區煥然一新的“密碼”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原標題:老舊社區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引題)
井巷社區煥然一新的“密碼”(主題)
【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鑫 方大豐
作為湖南長沙基層黨建、社區治理的典范和新晉網紅打卡點,很難讓人相信,就在五六年前,長沙市雨花區井灣子街道井巷社區還是一個留守老人多、下崗人員多、信訪積案多、幫教對象多、矛盾糾紛多,無物業管理、無配套設施、無資金來源、無社會組織、無志愿隊伍的“問題社區”。
從“五多五無”的老舊社區到煥然一新的“網紅社區”,“密碼”何在?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答案:“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
始建于1989年的井巷社區,原為五礦集團二十三冶三公司宿舍區。因企業破產改制,居民多為下崗職工,遺留問題多。社區書記岳林剛到任時,這里一派臟亂差的景象,社會治安案件頻發。
怎么辦?雨花區委、井灣子街道黨工委決定從社區的“面子”問題入手。2017年,井巷社區提質改造被寫進了雨花區政府工作報告。雨花區決定把井巷社區打造成“黨建惠民”的典范社區,計劃投資7000萬元用于社區硬件設施的提質建設。
改造之初,反對的居民不在少數。為了讓居民打心底支持提質改造,工作隊決定改變一開始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先對其中4棟進行試點改造,讓大家看看改造效果。
當看到4棟“樣板房”被改造得煥然一新時,居民們眼睛亮了。僅半年時間,社區就完成主次干道改造,地下管網、社區明暗溝、油煙機等整改一新。社區的風氣也煥然一新。白天文明勸導,晚上安全巡邏……73歲的吳固根成了井巷社區志愿者服務隊隊長。他還牽頭成立了社區紅白理事會,帶領社區居民移風易俗。
立足社區特點,井巷社區還打造了黨建品牌“鄰幫一號通”。由專門工作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接聽,居民反映訴求后,專業社工15分鐘響應。一個電話,不僅可以解決物業維修、糾紛調解、政策咨詢等各類生活訴求,還能“一站式”提供房屋租賃、水電繳納、網上團購、快遞寄存等便民服務。
這些年,井巷社區以“黨建+”思路為引領,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打造出“最多跑一次”“15分鐘生活圈”“鄰幫一號通”“黨員分類管理”等基層治理品牌。
井巷社區有一座巨大的古銅色扳手雕塑。“社區老人大多來自工礦企業,少不了跟扳手打交道。這既是他們的奮斗記憶,也是我們社區的精神力量。”岳林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我們要不斷創新基層治理與服務方式方法,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引導廣大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