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釘釘獨立發展,阿里戰略孵化創新業務加速
8 月 14 日下午消息,新浪財經獨家獲悉,隨著阿里巴巴“1+6+N”組織變革的持續推進,阿里集團已明確釘釘繼續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內獨立業務,獨立發展,加速孵化。
阿里內部人士稱,釘釘一直是阿里旗下的一個獨立業務,在“1+6+N”組織變革前,釘釘由阿里云智能事業群分管。不久前,阿里云宣布將從阿里集團分拆上市,而釘釘則明確將獨立發展。該內部人士強調,阿里云和釘釘會繼續保持緊密的業務合作,這一點沒有變化。
隨著盒馬、菜鳥、阿里云等紛紛公布上市時間表,釘釘是否會很快進入第二批的上市預備名單,目前還未可知。
(資料圖片)
作為一個 2014 年啟動,2015 年走上正軌的創業項目,釘釘在阿里內部已經孵化了將近 9 年。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釘釘近兩年的 MAU(月活躍用戶數)穩定在了 2 億左右。“雖然 2020 年疫情剛爆發時就沖上了 2 億,但居家上課的學生和老師很快如潮水般褪去了,當時的釘釘還沒來得及思考怎么留住這些用戶”,釘釘內部人士說。
這個任務被交給了現在的釘釘團隊,怎么把粗放的規模變成高質量的規模,成了這個業務再次向阿里證明其價值的關鍵。
經過了兩年多的產品優化,或收購或重做或舍棄,釘釘希望自己真正具備企業客戶價值。“產品和以前變化很大,尤其是低代碼這些實實在在能幫助到中小企業業務數字化的產品”,一位制造行業 CIO 說,“雖然產品的體驗上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在能力和性價比面前基本可以忽略。”
在海外,與釘釘同一年誕生的 Slack 擁有超過 2000 萬活躍用戶,只有釘釘的 1/10,不過其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創造了 2.7 億美元收入。Salesforce 預計到 2025 年底,Slack 的收入將超過 42 億美元。前者在 2020 年斥資 277 億美元將 Slack 收購,是這家全球最大 CRM SaaS 服務提供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
不過,與 Slack 不同的是,釘釘的商業化起步較晚,2022 年 3 月份才正式宣布啟動。而 Slack 在誕生兩年后的 2016 年就已經收入突破 1 億美金。
“釘釘以前是追求用戶規模的,幾乎不需要考慮賺錢”,一位 SaaS 行業人士表示,“也是遇到了 to C 互聯網的黃金時段。只有阿里才能數年如一日地投入一個 to B 業務,在中國做 to B 沒有十年成不了。”
這也折射出國內外軟件行業不同的境遇,國外軟件標準化程度高,市場成熟,天生商業化。國內軟件行業定制化程度高,生而免費,市場心智需要教育。
但從釘釘官方披露的信息看,釘釘的商業化進展很快。
2022 年 9 月,釘釘總裁葉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釘釘的營收增速超過三位數,收入總絕對值暫時不高,但毛利率很高,超過軟件行業平均水平。今年 6 月,他再次對外表示,釘釘目標三年內實現盈虧平衡。
多個可靠信源表示,目前已有投資機構希望投資釘釘。“釘釘是 to B 當中的 to C,在整個行業都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標的。如果引入外部投資者,肯定會被爭搶”,一位投資人說。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