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財商課”!套路老年人的理財課早該下課
(資料圖)
“小白理財課”、“一天賺三千”……多年來,類似這樣的理財課廣告充斥于線上線下,很多年輕人已經免疫了。但據新京報報道,兜里有錢、日子較閑的老年人成了所謂理財課的新目標群體。這類財商教育機構通常用0元、低價的小白課吸引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受眾報名,并用虛假的高學歷、高資歷名師頭銜營造專業團隊的假象,用固定洗腦話術和虛假承諾,誘導學員們購買2998元至6998元不等的理財課。等老人發現上當受騙,對方往往已經銷號斷網,投進去的錢要不回來,老人也被拉黑,而維權更是舉證困難。
一直以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期待“錢生錢”的老年群體往往也為之心動。對五花八門的理財知識了解不多,卻又極容易被話術洗腦的老年群體,就成了某些不法分子眼中的“韭菜”。以前騙子的套路大多是利用高額利息做誘餌、利用投資騙局圈錢,經過有關部門重拳打擊以及社會層面的大力宣傳后,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不吃這一套了。如今騙子們又打起新算盤,搞起理財課、財商教育、傳授理財技巧乃至帶練帶操作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噱頭,其實換湯不換藥,本質還是先圈錢然后走人。
老人辛苦工作一輩子,好不容易攢下一些老本兒,醫療、養老都指著這些錢。坑騙算計老年人的錢袋子,得是多沒良心的人才能干出來的事?近年來,以房養老、養老服務等騙局頻出。2021年5月,全國老齡辦、公安部、民政部、中國銀保監會等聯合發布的《關于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就指出,一些機構和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等名義,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存在重大風險隱患。此外,理財方面的電信詐騙同樣高發,掉進“財商課”陷阱的老人已有不少。
保護老人的“錢袋子”,避免更多老年人被“財商課”收割,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非法財商課的打擊和處罰力度;另一方面,正規銀行、財富機構不妨推出針對老年群體的合法依規的產品,更多正規的金融從業人員走進社區普及新鮮正確的理財知識。更應該提醒的是,老人們務必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的教訓,守好自己的錢包。無論是面對高息理財產品,還是所謂專家傳授理財知識、提高操作技巧,都應該心生警惕。要知道,假如世上真有這等坐賺百萬的好事,誰會宣之于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