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全國醫療媒體關注“揚州聲音”


【資料圖】

魏華

近日,《健康報》和中國衛生雜志關注全國人大代表、蘇北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魏華的建議《加強“網絡醫鬧”的管控與懲處》和《推廣使用防針刺等安全醫療器械,維護醫護人員健康安全》。

“網絡醫鬧”是“軟醫鬧”的一種,指某些人通過編造不實信息,利用網絡發布虛假言論抹黑醫院和醫務工作者,意圖讓受害方名譽受損,或獲得高額的賠償金。如何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管控“網絡醫鬧”,改善醫患溝通環境和醫療服務環境,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希望有關政府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及網絡信息平臺共同努力,加大‘網絡醫鬧’管控和懲治力度。”魏華建議,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度,加強完善醫患糾紛的三方調解機制,進一步完善網絡公約,維護良好網絡生態。

針刺傷是指由注射針頭、采血針、各種穿刺針等醫療銳器導致的皮膚損傷。在我國,護理人員針刺傷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在針刺傷人群分布中,工齡小于5年的低年資護理人員針刺傷發生率最高,實習護士是針刺傷發生的高危人群。注射、銳器處理、回套針帽、拔除注射針、靜脈導管管理、采血、整理用過的針頭等,是針刺傷發生的主要環節。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出呼吁,提倡全球盡快改用新的安全注射器。2018年8月,中華護理學會發布《針刺傷防護專家共識》。

“我國已具備安全注射醫療器械推廣的條件。”魏華建議,國家層面出臺推廣使用防針刺等安全型注射器械的法律法規,制定防針刺采血器和防針刺注射器等安全醫療器械的中國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以更好地保障醫護人員健康安全。在擴大安全注射器械國內市場的同時,加大對此類創新型生產企業的培育,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鼓勵其做大做強成為國內外領頭羊企業。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