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司法兜底維權為勞動者送上薪酬“年禮”
【資料圖】
“這是給我們最好的新年禮物!”近日,廣州南沙法院通過追加股東為第三方被執行人的方式幫助蘇志剛、謝海平兩名務工人員成功追回欠薪14萬余元。這是廣東法院多措并舉推進根治欠薪工作的一個縮影。1月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消息,去年,該省法院共執結欠薪案件13.6萬件,追回欠薪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11%。 (據中新網)
臨近年關,法院幫勞動者討回欠薪,這的確是送給勞動者最好的“年禮”。勞動者維權成功,化解了討薪的堵點、難點、痛點,把該得的勞動報酬裝進了腰包里,去了一塊大心病,可以和家人踏踏實實、開開心心過年了。盡管欠薪本來就是勞動者的,但鑒于種種復雜的因素,討薪談何容易,對于曾飽受欠薪困擾的勞動者而言,追回欠薪不僅給勞動維權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帶來了十足的喜悅感、獲得感、滿足感。
廣東法院系統多措并舉,“軟”“硬”兼施,因案施策,既堅持辦案的規范性,又講究辦案的靈活性。對惡意欠薪行為,廣東高院要求以高壓態勢強力打擊,全年共曝光20余件欠薪犯罪案例,查詢欠薪被執行人近14萬人次,將3萬余名欠薪主體列入失信名單,對200余名欠薪被告人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追究刑事責任,用足用好法律武器,保障了打擊欠薪行為的司法嚴肅性和威懾力。對確有困難的企業,則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活水養魚”,引導勞資雙方達成分期支付協議、優先受償勞動者工資等,加強勞資雙向保護。法院對困難企業沒有徹底切斷企業的生存后路,而是以退為進,以柔為剛,選擇“活水養魚”,給企業留出一條“活路”,讓企業能夠“緩緩勁”,支持企業恢復發展能力和清償債務的能力,既有助于挽回勞動者的權益損失,也有助于企業走出困境,重回發展正軌,實現了社會效益最大化。
治理欠薪事關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事關勞動秩序的穩定乃至社會和諧穩定。治理欠薪沒有休止符,始終處于進行時。司法是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各地各級法院都該找準責任定位,認清幫勞動者討薪維權的法律意義、民生意義和社會意義,不斷健全欠薪治理機制,依法加大對欠薪案件的辦理力度和執行力度,嚴厲打擊惡意欠薪行為,兼顧各方合理訴求精準采取執行措施,確保案件辦理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用司法兜底維權為勞動者送上盡可能多的薪酬“年禮”。
(據廣西工人報消息 李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