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短訊:2022年,鄭州考古帶來驚喜
中原網訊(鄭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1月5日,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在鄭州開幕。交流會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導,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主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辦,兩天的舉辦時間里,共計46個項目參與匯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河村遺址地震裂縫整體平面照
大河村:發現大量地震遺存
會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楊猛做了匯報。近年的勘探發掘表明大河村遺址外周被一環壕環繞,遺址中部存在一周平面近長方形的夯土墻體,遺址內發現有大量地震遺存,特別是2022年的發掘及研究表明,在仰韶至龍山時期遺址內至少有兩次不同時段的地震,其中一次地震震級不小于六級。此外,發現有房址、墓葬、灰坑、地臼、洪水痕跡等重要遺跡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
雙槐樹:發現史前地震遺跡
會上,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魯鵬介紹了雙槐樹遺址史前地震遺跡及其影響。據介紹,鞏義雙槐樹遺址中發現的古地震遺跡包括護城壕溝體系中的內部壕溝沉積物液化變形、伴生地面沉陷、地裂縫發育、中部壕溝南壁發生崩塌;居址區內形成一條斷續的近東—西向古地震裂縫,裂縫南側地面塌陷,使部分墻體倒歪等。
高辛莊:發現龍山至二里頭文化遺跡遺物
會上,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魏繼印介紹,高辛莊遺址位于新鄭市梨河鎮高辛莊村東部臺地。高辛莊遺址二里頭文化年代約相當于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二至三期,早于新鄭望京樓二里頭文化年代,與鄭州大師姑城址二里頭文化年代相當。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存,距望京樓夏代城址約17公里,能夠為研究夏代的地方行政關系提供資料。
登封王城崗遺址出土的龍山文化晚期陶器群
王城崗:發現早期回廊遺跡
“2022年在大城中北部發現的圍繞著夯土邊界的類回廊遺跡,為進一步認識大城內的夯土群的性質提供了新依據,或修建過圍繞夯土的大型建筑,為王城崗大城內聚落圖景的復原提供了新材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館員、王城崗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馬龍說。馬龍介紹,登封王城崗遺址2022年新發現龍山晚期、二里頭、商周、漢等時期遺跡146個。
發現鄭州商城最大玉戈
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兩院二期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掘出各類豐富的遺跡、遺物,時代涵蓋商代、戰國秦漢、唐宋金元、明清等時期,重大考古收獲是發現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這是鄭州商城目前出土隨葬品最多、種類最豐富、等級最高的貴族墓葬。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黃富成介紹,M2墓地出土長達75厘米的玉戈,是鄭州商城目前發現的最大玉戈。
小雙橋:發現大量文化遺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師東輝介紹,小雙橋遺址是一處重要的商代遺址,該遺址2022年度的發掘區域選在岳崗村西南地,發現有灰坑、灰溝、墓葬、水井、路、灶等遺跡500余處,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鉛器、原始瓷和卜骨等文化遺物。文化遺存年代以商代為主,還有少許漢代、唐宋時期文化遺存。小雙橋遺址的發掘,進一步推動了對鄭州西北郊地區社會復雜化和文明化進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