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老字號”永祥豐醬園雛形初現

記者昨天在南門外大街采訪時看到,經過兩個月的施工,南門外大街126號永祥豐醬園臨街店面等揭瓦大修完成,其他建筑在進行頂部施工,整個建筑群重新“崛起”,雛形展現。

最新進展

臨街店面等揭瓦大修完成


【資料圖】

記者昨在南門外大街看到,永祥豐醬園修繕施工現場依然一片忙碌,臨街店面的揭瓦大修工程已經完成,開始嶄新展現。

永祥豐醬園是揚州規模較大、成立較早的醬園之一,為民國商人周大年開設,占地面積2356平方米,建筑面積660平方米,為南門外大街遺存晚清到民國時期門樓店面房最大的建筑。醬園當年為前店后坊式布局,臨街門樓店面房,坐西朝東,面闊三楹8米、進深七檁7.3米,天井兩側各有廂房,北側廂房為樓梯,門樓高聳。

附近居民介紹說,南門外大街過去是揚州一條繁華的大街,雖在城墻之外,但緊鄰古運河和碼頭,既是水路進出揚州的交通要道,又是貨運的集散中轉站,街上曾經商肆云集、店鋪林立。開在南門外大街的永祥豐醬園,醬菜都是用直徑一米多的大缸進行腌制,生產區內可放100多個大缸,可以說是民國時期揚州最大的醬園。

永祥豐醬園原有的建筑大多已破損,僅沿街門面比較完好。為保護好這一歷史建筑,今年我市啟動了永祥豐醬園修繕工作。

“通過現場查勘,醬園臨街店面采取了揭頂不完全落架大修的方式進行修繕,經過前期施工,目前整個沿街建筑修繕已經主體完成,正在進行其他歷史建筑的修繕。”城控集團名城公司的負責同志介紹說,沿街建筑的部分損壞墻體進行了拆除重建,馬頭墻、屋面等重新進行了建設,經過修繕,沿街建筑“煥然一新” 。

修舊如舊

建筑群正在進行頂部施工

“雖然永祥豐醬園只是一處歷史建筑,并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但修繕依然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根據建筑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修繕方案,能保留的盡量保留,只對破損嚴重的木樁、磚墻等實施更換,保證房屋建筑的安全。這次修繕建筑面積約800平方米,通過現場查勘,醬園臨街店面將采取揭頂不完全落架大修,其余建筑落架大修,進行墻體、屋面修整。”名城公司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說,整個項目力爭年底前完成。

永祥豐醬園建筑群的其他建筑修繕進展如何?記者來到沿街建筑的后身,一些原先破損的建筑正在恢復重建,目前不僅墻體已恢復,梁柱等也已安裝到位,正在進行建筑頂部施工。

相關計劃

天祿醬園修繕列入議事日程

揚州醬園歷史上曾蜚聲海內外,外地來揚州的游客,都要帶一點揚州醬菜回去,贈送給親朋好友。歷史上,何公盛、榮祥豐、四美、三和、五福等諸多醬園都是老字號。創立于1817年的四美醬園,曾于1915年、1929年、1930年先后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江蘇省礦產博覽會、西湖博覽會金獎。可以說,“揚州醬菜”是揚州的一張名片。

近年來,我市對揚州有關“醬菜”的歷史建筑加大了修繕力度。過去這些老字號的老板們在教場有個聚會場所,叫醬業會館。2019年年底,揚州醬業會館修繕完工,并成為揚州展示醬業歷史的窗口。

除南門外大街永祥豐醬園修繕外,其他醬園及古建修繕有無計劃和安排?

“下一步,名城公司還將以古城更新‘1+8’方案出臺為契機,繼續做好其他古城更新項目。”名城公司的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除修繕南門外大街永祥豐醬園外,館驛前街35號的天祿醬園的修繕,也開始提上議事日程。

天祿醬園為清同治年間開辦,建筑面積105.6平方米。原為前店后坊布局,坐北朝南。現房屋面闊三楹10米、進深九檁10米,部分房屋已坍塌。1929年,天祿醬園失火,損失慘重。

隨著古城保護利用和城市更新工作的不斷推進,未來還將有包括醬園在內的不少古建筑會得到修繕,青春再現。

標簽: 南門外大街 歷史建筑 建筑面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