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關口前移織密網絡 源頭預防合力解紛
人民法院報記者 林曄晗 本報通訊員 冼 穎
嶺南古郡、灣區新城,大灣區科技產業承載地——廣東省肇慶市正全速推進珠三角核心區西部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新都市建設。肇慶市兩級法院以積極姿態直面新時期基層治理工作的糾紛類型多、涉及面廣、專業要求高等難題,主動融入黨委、政府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探索出一條橫向聯動、源頭預防、關口前移、科技賦能的基層治理法治新路徑。
2021年,肇慶法院通過與各部門聯動,化解糾紛近2萬件,調解成功率72%,總收案數增幅下降4.2%。
端州區人民法院與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成功調解17宗消費者訴某酒店消費卡預付款糾紛案。楊文偉 攝
橫向聯動奏響共建共治共享新樂章
肇慶是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之一,在肇慶七星巖景區旁,有一座占地12萬平方米的奧維斯酒店,與綠水青山交相輝映,曾經是游客度假的“熱土”。然而,受投資不當、疫情等因素影響,酒店資金鏈斷裂,欠下巨額貸款無力償還,被肇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酒店以5.4億元的價格拍出后停業,需支付300余名員工經濟補償金近4000萬元。
為了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法官、勞動爭議仲裁員、法律援助律師和稅務局工作人員凝聚合力開展工作,接受員工咨詢,收集有關材料,幫助員工解決因酒店倒閉離職產生的勞動糾紛。法院從酒店拍賣款中預留4000萬元支付員工的補償金;勞動仲裁委快速進行勞動仲裁,核準補償金數額;稅務局抓緊辦理有關扣繳稅工作,多部門聯動,各司其職,快速、妥善將糾紛化解在初始階段。
肇慶中院副院長羅文軍告訴記者:“要順利推進奧維斯執行案,不能只盯著執行程序,還要預判因酒店關閉引發的其他糾紛,更要聯合有關部門妥善處理糾紛。”
肇慶中院聯合消費者協會、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司法局,共同化解奧維斯酒店系列勞動合同、買賣合同等糾紛124宗,有效降低了酒店拍賣產生的社會影響。目前,酒店易主后正進行升級修繕,不久將重新營業。
廣東省人大代表朱振光表示:“案件處理非常圓滿,實現了人心不慌、市場不亂、社會和諧。這得益于肇慶政法委、法院等部門不斷探索推進多元解紛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大格局。”
近年來,肇慶法院結合肇慶實際,針對金融、保險、建筑、醫療等重點領域建立多元解紛機制。目前,全市已有人社局、工會、婦聯等13個單位設立了多元解紛調解室,銀監會、消費者協會、珠寶玉器協會等10個組織設立了專門的人民調解組織。
如今,一個“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在肇慶已基本建成。橫向聯動為化解各類糾紛、推進社會治理奏響了新的樂章,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三年來,法院通過借助這些社會調解力量,成功調解各類糾紛3.8萬件。
高要區人民法院與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召開投訴案件訴調對接工作分析會。陳欣欣 攝
關口前移為治理“未病”開出新藥方
2021年10月29日,四會市大沙鎮陳沖村村委會會議室里擠滿了前來聽課的村民,四會市人民法院大沙人民法庭庭長梁育錦正在為村民講授民法典知識。
“梁庭長,我們合作社和魚塘承包人有矛盾很久了,正好請教一下您。”在咨詢提問環節,陳某迫不及待向法官提問。
“雖然糾紛還沒到法院,但發現苗頭就應該化解在源頭,減少群眾訴累,不然到法院后可能還更棘手。”梁育錦始終這樣認為。普法活動結束后,梁育錦便與村支書、陳某到村里進行實地調查。
經了解,合作社于2013年將魚塘承包給朱某,口頭約定每年租金1萬元,但2018年起朱某便沒再支付租金。朱某表示,他與合作社是共贏共損的合作關系,這幾年魚塘都沒有盈利,他認為自己不用支付租金。
梁育錦走訪后認為,這起糾紛屬于實質性承包而非合作經營關系。如能及時向雙方解釋清楚有關法律,可以幫助雙方厘清爭議焦點、理性維權。于是,梁育錦聯合鎮干部召集雙方進行面對面、背靠背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議:朱某承諾在一年內分期將租金付清,雙方重新簽訂書面合同。
前移司法服務關口,探索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的訴源治理模式,為群眾提供高效的一站式解紛服務,四會法院從源頭化解糾紛,由“坐堂問案”轉變為“一線解紛”,通過村委會反映問題、接受群眾法律咨詢等途徑,及時發現矛盾糾紛,并順利促成1439起糾紛的當事人達成和解。
廣東省人大代表陳永強表示:“讓糾紛止于未發、解于萌芽,法院致力于多元解紛,將矛盾化解在訴前,化解在家門口,有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來,肇慶法院結合東融大灣區、西聯大西南的區域定位,以及東南部高新產業密集、西北部農業規模化發展迅速等地域特點,以各轄區多發的糾紛領域為重點,建立糾紛防范化解機制,將矛盾化解關口前移。四會法院與工商聯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懷集縣人民法院與西瓜銷售協會等農副產品集散組織建立常態化法律指導機制;封開縣人民法院在西江和賀江開漁期前開展“法治上漁船”系列活動,從源頭減少糾紛的發生。
2021年,肇慶法院組織普法宣傳、宣講活動107次,案件回訪60余次,開展巡回審判等近百場。
德慶縣九市鎮上垌村村民與村委會簽署調解協議并完成司法確認。陳嘉慧 攝
“一鎮一站”織密解紛網絡新體系
肇慶具有典型嶺南地貌,西北部山區面積大,“身邊的法官”“家門口的法院”是群眾的迫切需求。肇慶法院以人民法庭和訴訟服務站為依托,將司法力量下沉基層,以法官聯絡點為觸角,將訴訟服務延伸到村,構建出橫向法院與行政機關、行業協會聯動,縱向司法力量向鎮、村輻射的解紛網絡。
2021年12月,德慶縣九市鎮訴訟服務站掛點法官謝瀅與鎮司法局調解員謝漢芬“雙劍合璧”,用法與理化解某果蔬合作社拖欠上垌村48名村民38萬元薪資糾紛。謝瀅依據法律規定以及果蔬合作社另一宗糾紛的執行情況,以“如何保障欠薪能履行到位”為重點開展調解;謝漢芬則通過果蔬合作社經營信譽及雙方長期合作關系,以“如何約定支付時限”為重點進行調解,最終成功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進行司法確認。
這樣的解紛方式已是肇慶訴前聯調工作的常態。2019年,德慶縣作為肇慶市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大格局的試點地區之一,在鎮上設立了訴訟服務站,實現了“一鎮一站”,并與鎮綜治中心、司法所等機關以及轄區村委會建立了多元解紛機制和聯動解紛網絡,與鎮村聯動化解糾紛826宗。
如今,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德慶縣人民法院的多元解紛經驗在肇慶各縣區全面鋪開。肇慶法院在未設人民法庭的鄉鎮設立32個訴訟服務站,功能涵蓋訴前聯調、訴訟服務、巡回庭審等功能。
肇慶法院還在人口較多或交通欠發達的村社設立了46個法官聯絡點,通過定期到村委“坐班”、開展普法宣傳等方式,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到324個村社,暢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懷集縣馬寧鎮譚播村的聯絡法官朱堅峰在每月一次的“入村上班日”里收到了村民植某的訴狀。植某稱,因鄰居建房施工,導致他家墻壁出現裂縫,請求判決鄰居賠償損失2000元。朱堅峰當即審查植某的訴訟資料,并到現場勘查,最終在與村干部的聯合調解下,促成雙方和解。
肇慶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何文表示:“以訴訟服務站為依托的基層多元解紛機制,在鄉鎮、街道搭建起一張縱橫交錯的‘解紛網’,這張網也是法院繁簡分流的‘過濾網’,更是平安肇慶、和美鄉村的‘守護網’。”
四會市人民法院與市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在訴訟服務站就一宗玉器買賣合同糾紛進行遠程調解。徐錦斌 攝
“訴訟e站”探索“數字楓橋”新路徑
四會市被譽為“中國玉器之鄉”,是全國最大的翡翠玉器加工銷售集散地,擁有玉器加工廠4000多家,門店近萬家,從業人員超15萬人,交易量達200億元以上,玉擺件、首飾等占國內市場份額70%以上。
“以前,四會玉器市場有個傳統,有糾紛找寶協,但是現在網絡銷售越來越多,調解難度也越來越大了。”四會市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榮譽會長潘伙森說。
2020年底,居住在湖南的高某通過四會法院網絡系統提交了訴狀。高某認為自己從網上購得的玉手鐲是“人造玉石”,要求賣家孟某及淘寶公司連帶退還貨款9.8萬元并進行3倍賠償。
孟某心急如焚,求助法院:“十多年來我一直誠信經營,剛開網店就被起訴賣假貨,這將對我們店的信譽帶來嚴重沖擊,懇請法院主持公道。”
考慮到原告身處湖南,到四會開庭調解不方便,2021年1月19日,四會法院立案庭庭長廖雪梅協調市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市民情志愿者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對糾紛組織網上遠程調解。雙方當事人在家用手機與訴訟服務站進行視頻連線,在市民情協會調委會調解員、市寶協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法院干警拆開了高某寄來的包裹,并由行業鑒定機構工作人員隨即對手鐲進行鑒定。
15分鐘后,鑒定人員經鑒定得出案涉手鐲為天然玉石的鑒定意見。獲得權威結果后,廖雪梅及有關人員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對當事人開展在線調解,促成雙方“握手”言和。
“雖然官司輸了,但心服口服,也為法院的高效、便民、公正點贊。”調解結束后,高某隔著屏幕對法官贊不絕口。
肇慶法院一直堅持信息化賦能“數字楓橋”理念,城區法院在重點領域行業協會、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組織搭建遠程調解平臺,實現民商事糾紛全程線上調解;山區法院則以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法官聯絡點為依托,在街鎮、村社建立“訴訟e站”,為群眾提供線上立案、開庭、調解、送達、法律咨詢等智能化訴訟服務,成為“群眾身邊的法官”和“家門口的法院”。
截至目前,肇慶轄區基層法院已建成25個集合了調解指導、網上立案、在線訴訟、普法宣傳、基層治理等多項功能的“訴訟e站”。“訴訟e站”建成以來,共計接受群眾咨詢200余次,遠程化解糾紛37宗,指導開展訴前調解11次。
“肇慶法院將繼續把多元解紛工作融入黨委、政府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大格局,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肇慶中院院長陳洪浩表示。
標簽: 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