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給老年大學“添座”都要搭把手

原標題:給老年大學“添座”都要搭把手

“加快發展老年教育”成為代表和委員關注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蔣齊認為,“辦好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建議將老年教育納入國家教育整體規劃,加大財政投入,適時推進老年教育立法工作,從法律層面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全國政協委員景喜猷建議老年大學打破省市地域限制,實現教育資源聯動。

近年來,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督逃?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加快發展老年教育,但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份正是老年教育機構開學時,各類涉老教育機構學位緊俏,報名出現“秒殺”現象。雖然各地在解決“老年人入學難”上出臺過不少硬招實招,在擴大校舍規模、設置特色課程方面,做出了多項努力。不過,每當各地老年大學啟動春季招生,“學位”的供需矛盾仍會暴露出來。究其原因,無非是老年教育機構的總量和增長速度,與我國老齡基數還不匹配。據全國老齡辦統計,能夠接受老年教育資源的人數占比僅為5%左右。

老年大學如此熱門,反映出多數老年人都有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精神追求。面對數字浪潮的奔涌、置身子女遠離的“空巢”,老年大學成為許多老年人獲取信息資訊、感受生活美好、保持社交關系的重要依托。即便是與子女住在一起、跟得上智能時代腳步的老年人,也會因為對知識與興趣的學習,而獲得充實和快樂。為老年人創造輕松友好、便捷舒適的學習條件,是對他們現實需求的重視,是對敬老愛老文化傳統的實踐,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老年大學不僅要在數量上多做加法,還要在經營模式、形式拓展上多想法子。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應該得到社會的呼應。一方面,可以多多引入社會力量,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探索多元運轉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在更寬的層面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知識教學服務;另一方面,可探索不同形式的老年教育載體。比如,北京一些養老驛站中,有人氣很旺的老年合唱班;去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提到,將培育100個市級老年學習示范校(點)及一大批區級老年學習示范校(點),探索“醫、養、文、體、教”等場所與老年人學習場所共建共享模式。

解決涉老教育機構學位緊缺的老問題,真正形成部門主管、社會參與、全民行動、齊抓共管的機制,讓老年人輕松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大本營”,這是社會人文關懷的真情傳遞,也是現代城市溫度的集中流露。(辛音)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