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動漫 >

今日精選:[翻譯]和三井律郎和岡村弦一起聊聊團結樂隊的音樂 from RSJ vol.22

原稿登載在發行于2023年3月25日的雜志Rolling Stone Japan vol.22中


【資料圖】

感謝原檔&圖源 weibo@默然_無人知曉

水平有限,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

孤獨搖滾能夠得到如此之大的反響不僅僅是由于非常棒的原作和改編動畫,團結樂隊的音樂質量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動畫片進行電視播出時主題曲和劇中曲就有了相當高的矚目度,而后和最終話同時公開的原創專輯也受到了各方面的熱烈歡迎。

能夠在樂評和銷量都收到正面反響的作品很少見,于是這次邀請到了在專輯的14曲中擔任了12首歌編曲的三井律郎,以及擔任音樂導演的岡村弦來聊一聊天。

關于下北澤吉他搖滾,如何貼近原作而進行編曲等等事情聊了很多。

敬請各位帶著興趣閱讀下去。

(采訪者s.h.i twitter@meshupecialshi1)

=========================================

將人物角色具現化而進行的編曲,貼近原作來創作

RSJ 今天非常榮幸得到這個機會來采訪二位。那么首先來聊一聊關于團結樂隊得到的反響。網上各種的感想兩位都有去看嗎。

三井 看了。很榮幸收到了不少的反饋,反倒是實在太多我這邊都趕不上趟了(笑)。單純的只是很開心呢。當然,動畫片本身就很有趣,但是在音樂方面我們也非常用心的去寫了,所以能夠得到這么高的評價非常的高興。

岡村 說的是呢。我也是同樣想法,偶爾見到這些評論會覺得“哦,評價這么高”啥的……年后都還能陸陸續續看到各種反響也是吃了一驚。而且看到這些感想最開心的是,也有不少人是聽了音樂再回頭去看動畫片的。

RSJ 確實,我自己也是如此。

三井 感激不盡。

岡村 這一點來說確實也是只有在當下流媒體年代才會出現的情況。我做了十年左右的所謂動畫系音樂,以前的觀眾一般來說都是因為看了動畫片覺得挺好的才會去聽歌這么個流程。但是這一次很多人是因為孤獨搖滾成為了話題所以去聽了聽音樂,覺得不錯然后才去回頭補動畫,甚至有人專輯聽了很多遍但是動畫片反倒是沒怎么看過(笑)。這一點作為我本人來說是至今從未有過的體驗。覺得真的是非常了不得啊。

RSJ 因為專輯真的是非常出色,這一次的采訪也想稍微深入地挖掘了解一下。事前得到的資料中寫著“不僅僅是拘泥于ANISONG的桎梏中,同時也采用了作品舞臺的下北澤的音樂元素”,關于這一點請兩位聊一聊。

三井 首先要說的是和“ANISONG”的關系。原本從一開始我的想法就是“將人物角色具現化而進行編曲”,在這些角色會如何的思考會有怎樣的行為這些已經設定好的東西前提之下來進行創作,除此之外就完全沒有所謂“寫ANISONG”的想法。要說哪里是和動畫這一載體有共同點的話,寫曲時加入了每一位角色的喜好還有原作里各種的彩蛋之類。比如說虹夏喜歡日式旋律核,山田涼音樂知識很豐富且是器材宅很有自信。喜多因為是樂器初學者所以她的部分就只彈和弦,后藤的話就不用說了(笑)。除了這些東西之外創作時并沒有特意去考慮動畫片的事。至于下北澤音樂那一塊的話,作為故事主舞臺原型的下北澤SHELTER,以及我和弦桑一起經歷過的那一段年代中涌現的那些樂隊。繼承了這一條血脈現在的年輕人們會演奏出怎樣的音樂呢,總而言之是以這一點為重心來進行的創作。

RSJ 與其說是和傳統ANISONG拉開距離,倒不如說特意用了一些要素但是又不去用很多要素之類的感覺吧。

三井 首先到底是有了什么東西才會被稱作ANISONG呢。

岡村 話說回來我們也不是那么ANISONG就是了。

三井 ANISONG我也不是很了解呢。當然動畫片歌曲的演奏錄音還有我自己的樂隊被用作動畫片曲之類的也是有過就是了。

岡村 關于這一點的話,所謂“ANISONG”的定義本身就很曖昧。歌曲榜單上前位常客的音樂人本來就會給動畫片寫曲。而且也不是這幾年才出現,浪客劍心或者更早之前就有了。不過有一點倒的確是和過去有區別,現在各位供曲者的確是會更靠近動畫片內容本身去寫作呢。

RSJ 啊,這么一說的確是的。

岡村 數年之前我和LiSA小姐共事的時候就開始這么想了,比起曲調之類來說,世界觀還有歌詞和動畫片里的場面進行關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一次也是如此,作詞的部分又或者是劇中各場景應該用這樣的曲調之類也考慮了很多,但是關于采用一般而言的ANISONG形式進行創作這點我是完全沒有想過的。

三井 真實性這點也是。劇中出現的曲子,除了樂隊成員之外不會加入其他的樂器部分。如此的來更加貼近原作品,這樣性格的人大概會這樣彈吉他,創作的時候考慮了很多諸如此類的事項。

RSJ 原來如此。這么說的話所謂“不拘泥”,并不是特意和傳統拉開距離,而是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三井 是的。大概是腦海中并沒有想到這些才是正解吧(笑)。

=========================================

只有大家伙兒聚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彈的飛起,只在下北澤才有的“吉他英雄”

RSJ 感謝兩位的解惑。那么關于“這個成員的話應該會這么彈琴”這點相關的,“吉他英雄”這個設定想和兩位聊一下(主人公的后藤一里在網絡上以吉他英雄為名進行了奏見活動)。所謂吉他英雄也有各種各樣的音樂血脈所在,比如說NUMBER GIRL的再結成公演開場時的出囃子依然是他們敬愛的TELEVISION,又比如說硬搖滾或者重金屬那一片的樂隊不管是編曲還是音色等等雖說各有不同,但是都特別重視吉他SOLO。我覺得諸如此類不同的吉他英雄樣式交雜了在;額一起也是團結樂隊厲害之所在,關于這一點制作的時候有考慮到嗎。

三井 首先作為我個人的印象而言,動畫本身之外再提到別的樂隊還是不太好的。當然不管是NUMBER GIRL還是ASIAN KUNG-FU GENERATION都是對我們這一代影響非常大的樂隊,但是我們這上一代的音樂傳下來之后,聽了這些音樂的年輕人在自己的樂隊會如何創作呢……這一點也是有說法的。我自己的話,RADIOHEAD或者OASIS這些90年代的歐美音樂在被我們這一代下北澤樂隊反復進行日本化之后所寫出的音樂,受到這些影響的年輕人再開始玩樂隊的話又會如何……這一點我覺得是日本獨有的音樂體系吧,下北澤的吉他英雄應該是這么理解。在這一套獨特的血脈下產生了團結樂隊,我想寫出的就是這些。所以說“這首歌要致敬這個樂隊的這首”之類的我是沒有特地去想的,只是漠然的進行創作而已。

至于后藤的吉他英雄這個設定,網上的翻彈視頻我可是看了很多。原作里后藤的吉他技術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么的強,完全可以直接當職業樂手的程度。但是我們那個世代的吉他英雄就更像是圖騰一樣,有偶像屬性的人比較多,和后藤的屬性是完全相反的。雖然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她并不是那種突然就開始彈SOLO“大家一起嗨起來!”的類型。這一點的話下北澤的吉他手們也是一樣,沒有幾個是會站在舞臺前瘋狂耍帥的(笑)。后藤也是,最有技術的東西其實都放在了樂曲主歌A段里。這一點也很下北澤。

RSJ 啊,原來如此!

三井 吉他搖滾這一條血脈來說,SOLO彈的比較簡單才是主流呢(笑)。這一點有一部分是大家都比較害羞,而且如果表現出來“我技術牛逼吧”的話和那一系的音樂也不相符。突然開始玩重金屬那種速彈的樂隊,下北澤是比較少見的呢。但是在后臺的時候就會大彈特彈,只有大家伙兒聚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彈的飛起(笑)。關于吉他英雄是想著這些東西而寫出來的。

RSJ 雖然說是吉他英雄,但是角色屬性來說是不太會吸引目光的形象。

三井 但是內心里其實是很想受到矚目(笑)。雖然想得到大家的認可但是不敢表現出來。所以煩惱到最后的結論就是,雖然也會寫一些比較技術的SOLO,但是整體而言還是不要往炫技那邊走。

RSJ 的確,高技術的SOLO段也是很短呢。

三井 對對,是這樣的。我想的是,雖然“后藤,這里稍微得意忘形出格一點也沒事兒哦”之類的SOLO段也有,但是在有人聲演唱時的吉他部分才是更高難度的(笑)。

RSJ 是這樣啊。另外雖說不是一般意義上的SOLO,不過右頻的吉他一直是以吉他SOLO的感覺來進行演奏的呢。

三井 沒錯沒錯。這樣做也和下北澤音樂的血脈更為貼合。

RSJ 是的。那么樂曲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樂句,其實是全部都可以和下北澤系音樂來進行一一對照回收的吧。

三井 我是這么想的。后藤個人特色的片段也寫了幾個呢。寫了些致敬的小段落,雙音推弦啊顫音啊之類的也用了不少。這些技法其實也是另類搖滾或者吉他搖滾里的一種標志所在呢,在我的印象里。

RSJ 《ひとりぼっち東京》的前奏也是。

三井 對對對。這么做的樂隊我自己看了很多,在我自己的理解范圍之內將它全部表現了出來的感覺吧。

=========================================

DEMO音源開始的編曲,“高中生”設定和演奏的難易度

RSJ 那么接下來想請教一下關于整體編曲的問題。真的是非常厲害的音樂,那么制作的時候有特別注意的東西嗎。

三井 收到送過來的曲子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主調。先不考慮旋律和歌詞,這首歌應該用怎樣的調子才好,一般來說這樣先定下來曲調的情況比較多。有了這個前提之后,各種樂句在主調范圍內進行演奏,這樣逐漸豐滿曲子,再加上各種音色最后得到完整一首歌。

RSJ 之前的采訪里也提到了“在DEMO音源基礎上進行了大幅改編”。

三井 說不好哪首曲子改的最大呢。因為很多曲送來的時候都是只有木吉他和人聲清唱而已。

岡村 《星座になれたら》的鍵盤改的更CITY POP,還有就是《ひみつ基地》也編的比較豪華感。

三井 完全不一樣了呢。和弦進行沒怎么變動的應該只有《あのバンド》和《なにが悪い》吧。《青春コンプレックス》也改了很多,我印象里原本和弦用的挺少的。《ひとりぼっち東京》也和DEMO時候完全不一樣。《カラカラ》送來的時候也只有簡單的鼓點LOOP和木吉他加人聲清唱呢。變拍啥的完全沒有。

RSJ 誒,《カラカラ》完全就是tricot作品的感覺啊(作詞作曲是tricot的吉他兼主唱中嶋イッキュウ),原來DEMO并不是那樣。

岡村 是的。特別是請音樂人寫的那幾首,既然特地請了人家來寫的話,比如說KANA-BOON的曲子就編的更KANA-BOON一些,我們是這么想著來編曲的(KANA-BOON的谷口鮪進行了《Distortion!!》的作詞和作曲)

三井 “XX樂隊 meets 團結樂隊”,如果能讓大家這么覺得最好不過了。《カラカラ》也是,弦桑當時說“不如把變拍加進去也不錯吧”。

RSJ 開頭那個55564節拍也是。

三井 對對對。主歌A段部分的吉他本來也沒有那么難的,弦桑說“后藤的話我覺得應該沒問題”這樣(笑)。貝斯的一靜一動感也是,如此這般的調整做了很多之后作出了如歌如泣的旋律,這樣子的平衡感也不錯呢。

RSJ 我覺得的確是一首名曲。接來下想問的是,團結樂隊不管是編曲能力還是樂器技術能力都非常的卓越,個人完全沒有“高中生能演奏出來的樂曲”的感覺,這一點兩位創作時候是沒有去特意考慮的嗎。

三井 我在加入這個企劃之后考慮的就是,現在的高中生到底能演奏到怎樣的水平我自己是根本不了解的,而且單純用成年人的眼光去打量也是不行的。這么多年過去了年輕人的演奏能力是逐步提升的呢。看了現在的二十三十代的年輕樂手也是這么想,而且比如說東京出生混跡在LIVE HOUSE周邊的那些年輕人,肯定有人能彈得出來,我是帶著這種希望創作了出來。而且也沒有完全忽略高中生身份不是,不然的話喜多的吉他部分就會編的更難了(笑)。

岡村 而且不管是JPOP也好搖滾也好,二三十年前職業樂手的演奏內容和現在也完全不一樣了呢。當年樂隊熱潮的時候,鼓都是打8拍貝斯都是彈根音,從翻唱開始的年輕樂隊也是跟著這些開始的創作。而現在玩樂隊的年輕人的話,從“從自己喜歡的樂隊的這首曲子開始!”這點出發時,本身貝斯的律動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三井 在Youtube上進行教學的人也很多,加上標簽之后一個個保存下來看著學。這樣看的話如果以成年人的想法自以為是的認為“這曲子高中生肯定彈不來吧”我覺得是不對的。所以也希望有技術的年輕人都涌現出來呢。

RSJ 確實。除了技術力一方面以外,《なにが悪い》因為唱歌的是鼓手所以有意也在編曲上進行了考慮吧。關于鼓這方面,開頭是四下踩镲的曲子挺多的。

三井 的確很多呢。

RSJ 這一點也是因為要劇情對應所以特地加上去的吧。

三井 是特地加的呢。因為是在演出時演奏的曲子,所以應該就四下開始比較好。《なにが悪い》那首,單單是開頭的四下鼓棒聲就重復錄了很多條來回聽在比較。一直在煩惱是不是要用錄的最像新手感的那條,但想到是最終話的開頭,一下子靈感就來了。就從這里開始吧這樣。

=========================================

演出場面的錄音,因為是動畫片所以才有的真實性

RSJ 接下來想請教一下關于劇中演出音源的問題。比如說第八話的演出中,《ギターと孤獨と蒼い惑星》一曲首先鼓就是亂的,從而導致吉他和人聲聽起來都亂成一套。但是之后從波奇的SOLO開始的《あのバンド》就是完全不一樣漂亮的合奏。這樣在聲音上前后反差的演出非常的棒。諸如此類的現場演出在錄音時是怎樣考慮的呢。

岡村 關于這一點,與其說是后藤不擅長合奏,單純的只是因為大家因為是第一次演出非常的緊張,加上觀眾又非常的漠不關心,最為緊張而出了錯的意外的是鼓手呢。

三井 (笑)反倒后藤還是很冷靜的呢。

岡村 實際上從結構而言,后藤和貝斯的山田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兩個人雖然是正常的在演奏,但是鼓手一個人錯拍的太嚴重所以導致演奏整體亂七八糟。喜多雖然時不時會彈錯,但是山田和波奇是完全沒有出錯的。然后再加上沒唱好的人聲錄制而成。

RSJ 我有聽說人聲錄音是在動畫收錄之后突然就開始了的。

三井 的確是呢,我也吃了一驚。

岡村 配音收錄的時候順便錄歌曲的人聲部分在其他作品里也有,但一般都是錄臺詞的前后,時間是會錯開的。但這次真的是突然就開始錄了。前面才說完臺詞,大家都在棚里就這么開始錄歌。一般來說基本都是主角四人一起在錄音棚錄臺詞,所以當時就是另外三個人看著她錄歌的狀態(笑)。

三井 那首歌出來的感覺真的太厲害了。非常真實,那是音響監督的主意是吧。

岡村 是的呢。音響監督的藤田亞紀子小姐考慮到需要演技面上的溫度感和緊張感所以想在棚里直接就錄掉。后面的《あのバンド》現場版也是另錄了一版,但那首的人聲就是后來單獨錄的。情景上是演出時的緊張感稍微化解了一些所以一發就錄好了。

RSJ 感謝兩位告訴我們這么驚人而又有趣的內幕。關于鼓這方面,我之前讀到過您特地指示鼓要打成那樣,那么具體是怎樣的打錯內容呢。

岡村 “請打的相當失誤”我是這樣說的。比如說的話,如果是音樂相關人士的話看的時候會覺得“這里的失誤也太嚴重了吧”“有必要特地糟糕成這樣嗎”,但是從我們制作方來說的話,如果不錄成那個樣子的話,對于音樂不太了解的觀眾可能就不太會注意到了。

三井 第一次聽音源的時候“哎?我去!”這樣,但是加上畫面一下子印象就不一樣了。

RSJ 的確如此,音樂上的不和諧和畫面相應了對吧。

岡村 是這樣的

三井 很厲害呢。

RSJ 然后就是最終話的文化祭演出,《星座になれたら》那一段滑棒彈法的SOLO當時是怎樣的想法呢。

三井 其實之前的采訪我都沒提到過,我在制作的時候把原作又重新看了一遍。進行編曲的時候我一直考慮是不是要把那一段寫的更加旋律化一些,況且還是滑棒彈。但是原作里有兩個朋克頭的人說了“厲害,開始速彈了”之類的話。所以就和弦桑一起討論“又滑棒又速彈該怎么搞”。所以在那段最后試了很多有關速彈的錯。因為實在是太難了所以并不能讓人覺得這是靈光一現想出來的,所以最后還是決定讓后藤好好地把旋律給彈出來比較好。

岡村 不過那一段用瓶來彈真的是太難了。他自己拍翻彈視頻的時候都重錄了好多次。

三井 翻彈什么的還是別去搞比較好(笑)。真的是沒搞的話比較好。話說一開始本來就沒有想過自己要彈。

岡村 滑棒的話是沒問題的,但果然這種瓶子的話還是太麻煩了。

三井 各位觀眾是畫面和聲音一起同步觀看的,但是我們基本上必須在畫面做成之前就得錄好音。所以只能靠想象了呢。

RSJ 原來如此(笑)。因為是滑棒彈法所以才編的比較布魯斯感,當時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呢。

三井 按那首的和弦走向繼續彈下去的話,應該就會彈成那樣的吧。不過我倒是覺得后藤應該沒怎么聽過南方搖滾就是了。

RSJ 之前有提到過DEMO的時候比較CITY POP感,但是我感覺最后的成品相對比較FUNK。

三井 是這樣的嗎?……不不不,應該不是FUNK。要解釋的話,那曲子是下北澤比較EMO的樂隊會演奏的東西。貝斯也是彈的比較扭曲,镲片也打的很粘稠感。我是拜托弦桑特地做成那樣的。如果做的太CITY POP或者太FUNK的話就太偏離“下北澤的樂隊”感覺了。只有這首曲子“這咋回事”的話不太好。

岡村 那首歌的話,鼓的部分也是考慮過“其實應該錄的更悶才對吧?”。錄音棚里錄音的時候嘗試過把毛巾給吊起來,悶著發聲那樣敲來試過,最后還是放棄了。

三井 雖然說挺適合曲子本身的,但還是和團結樂隊不相符就是了。《星座になれたら》我自己覺得是最難的,但不是因為編曲很難,而是在于和其他樂曲的統一性,如何把這首歌編的更下北澤一些花了很多心思。如果是我們自己被要求到“請編的比較CITY POP一些”的話回答說“好的明白了”然后就開始作業,但是如果是后藤和虹夏他們的話就不會和我們一樣,所以最后就編成現在的樣子了。

RSJ 關于錄音方面想請教一些問題,除了專輯音源外,在STARRY里又或者是體育館的現場演出音源中,是有考慮過場地不同所造成的音響區別這方面嗎。

岡村 音響工程最后的時候,音效師在處理音效配音的時候,有特地從原始音源里去掉原有的延遲特效以及混音時加入的一些特效。錄音的音源里有把人聲重復疊兩層顯得更為豐滿的處理,但是演出的話就只會用一層,而且成員之外的樂器也不能出現。嚴密來說,比如音源里吉他主歌A段彈完之后不會立刻將音斷掉而是延伸下去而后被B段的吉他聲給蓋過去,演出的時候就肯定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演出音源也是只會出現兩軌吉他。

三井 非常抓細節呢(笑)。我覺得真的很棒。

岡村 比如說曲子開始和結束后滋滋的電流聲,演出音源里是不會去掉的。我是這樣“更像實際演出”的來監制聲音的處理最后交上去的。做的更像是STARRY或者體育館會產生的聲音。不過又考慮到畢竟是動畫片,如果真的處理的像SHELTER那么窄沒什么回響的聲場的話,作為動畫片就很無趣了。果然還是得讓觀眾看畫面的時候看到“到演出了”的時候會想到“的確是現場演出的回音呢”,如果搞得像“不不不,SHELTER應該是這樣”的話,反倒就失去真實性了。簡單打比方的話,諸如動畫片里舉槍時候必定會有“咔嚓”那下類似的情形。

RSJ 科幻動畫的話,宇宙里會有聲響之類的。

岡村 就是這樣!火箭在宇宙空間里飛行的時候“嗡嗡”的聲音,但其實宇宙里根本就傳遞不了聲音才對(笑)。同樣的,如果說是LIVE HOUSE應該這樣然后把回響砍掉的話,反倒也是不成立了,不過歸根到底最后還是取了中庸的辦法。一開始的聲場做的比較類似ZEPP那樣的大小,但是那的確也太大了還是縮了一些,體育館那部分也是因為是體育館所以更貼近聲音在木頭上反射的感覺來處理的。

=========================================

人聲錄音指導和《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

RSJ 剛才也稍微聊了下關于人聲的部分,那么想請教兩位關于人聲錄音部分的話題。根據曲子的不同人聲部分也有微妙的區別。比如說《Distortion!!》這首里,因為是波奇作詞喜多來演唱所以是有著好的溫度差感,又比如說《青春コンプレックス》里有“我總是低著頭,這樣就行了,雖然說是像貓一樣駝著背,但我也想成為老虎啊”這一句非常動人的歌詞,也是非常充滿感情的被唱了出來。這樣的錄音指導方針,根據曲子的不同也是有變化的吧。

岡村 說的是呢。一開始和擔任喜多役的長谷川育美小姐還有原作老師一起開會討論的時候就提到過,歌曲是不是不用太考慮角色聲線本身也可以呢。因為開始制作歌曲的時候臺詞的配音都沒有開始進行,我們這邊也沒見到過實際動起來的喜多。那么干脆就根據曲子本身的區別,這首用這個唱法比較好的話那就這么唱就行了這樣討論過。就算是專業歌手,也有很多人唱歌時的聲線和她說話的聲線是不一樣的。這樣考慮的話,只要和曲子相符就行了吧。所以如果是比較可愛感覺的歌曲就是喜多的真實……(笑)。比較靠近角色音的歌也有呢,比如說《ひみつ基地》。

三井 還有就是《Distortion!!》也是呢。

岡村 對的。反過來比如說《あのバンド》和《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這幾首就和角色音完全不一樣。雖說有不少地方經過了指導,但是反過來也有很多地方長谷川小姐很自然的自己就唱了出來。當然雖說她的本職是聲優,但是她作為歌手一面也是相當厲害的。

RSJ 確實是這樣呢。

岡村 比如說“這一句開頭的部分可以用氣泡音發出來嗎”之類比較細的要求提出來之后,她立刻就能縮緊喉嚨發出要求的聲音,一般人肯定做不到。

RSJ 長谷川小姐的確表現得非常精彩,另外山田涼役的水野朔小姐在和音方面也非常的令人印象深刻呢。這方面又如何呢。

岡村 關于和聲的話沒有太考慮要不要去配合角色本身的形象。山田平常說話的聲音是偏無感情而且不太有張力的感覺,所以這么直接放到歌曲里唱的話是非常不合適的。對水野小姐也是比起發聲更多的是關于音樂上的指導。這里要更加有節奏感一些,這里試著稍微更用力一些之類的。不過《カラカラ》里因為她是主唱,所以在主歌A段里更山田感覺唱的話出來的效果會更EMO。

三井 《カラカラ》其實很是費了腦筋呢。曲調比較高所以擔心“是不是會讓她唱不好啊”。我自己平時其實不太負責編曲的所以不太清楚曲調是不是應該高的那么大膽。不過和弦桑討論的時候他“不不不沒事沒事,水野小姐能唱很高的”這么說了,那我就按原本想法來做了。因為這首歌用到的樂器比較少,所以如果要降調的話曲子的旋律什么的都要變了。曲調這點上來說確實很難呢。

岡村 水野小姐也唱的很好呢。各位都是很會唱歌的。

RSJ 感謝您的解答。那么關于人聲指導不得不說到的就是,后藤一里役的青山吉能小姐。

三井 啊……真的是太~棒了。

RSJ 我也覺得是可以載入史冊級別的名唱,看動畫片的時候就覺得青山小姐對于各種聲線之間微妙不同的處理非常厲害,在這首翻唱曲《転がる巖、君に朝が降る》中也一句一句以出色的表現力用纖細的音色演繹了出來。當時錄音時有什么特別有印象的地方嗎。

岡村 這首的錄音也是相當的一波三折呢。青山小姐本身她的唱功是很好的,但是只有這首曲子是需要她180度轉變過來作為“角色曲”來表現。這首歌的話因為是在最終話的那個場景下,我們希望觀眾一聽就知道是小波奇在唱。也就是說,第一句一開口就能意識到“啊,這是波奇醬在唱歌啊”這樣。

三井 就是這樣呢~。

岡村 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會產生感動。平常那么的“嗚嗚嗚嗚嗚嗚嗚”而拒絕的小波奇竟然在唱歌什么的,觀眾的話一路看過來肯定會明白,后藤一里她對于唱歌這塊肯定不會是“請聽聽我的歌聲!”,而更應該是“讓我來唱歌實在對不起……”這樣。所以青山小姐錄音的時候是費了很多功夫讓她馬力不要那么足的。“不好意思,剛才這句太大聲了”“音樂上來說您這樣是對的,但是請表現得更怎么說……沒有干勁的感覺,其實是不太想唱的這樣”如此之類的(笑)。

三井 所以前奏部分我也不太想對原曲做改編。如果開頭聽不出是原曲的話,我覺得就不會那么感動了。

RSJ 我自己是先聽了專輯受到了感動,而后再補看動畫片的時候又被感動了一次。這次聽到您介紹了由來之后,明白了在那種閉合的發聲中能技巧性做到聲音的抑揚,沒有細心指導的話是做不到的。

三井 這一點弦桑確實是真的很厲害。

岡村 錄音完成后一開始試聽的時候,雖然是按照我們的想法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歌唱,但是青山小姐她本人的確也有“這樣子真的可以嗎,我其實能唱的更好的”的疑問(苦笑)。

RSJ 下面這個話題比起孤獨搖滾動畫片本身更像是普通音樂愛好者提出來的。以翻唱曲作為專輯結束曲這種形式其實很多人是不太喜歡的。但是對于團結樂隊這張專輯來說我覺得反倒是這個形式再好不過了。最后用這首曲子來收尾實在是非常的好。

岡村 對于我自己而言更像是BONUS TRACK,特典曲一樣的感覺呢。

三井 我也是這種想法。雖然已經有很多首曲子了,但是這首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后藤的角色主題曲不是么(笑)。原作者濱路晶老師的選擇也是原因之一,如果只是簡單的翻一翻然后放進去完全味道就不對了。而且再加上這首前面是《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我一直覺得這么安排曲順會是非常好的。所以最后真的這么安排我非常的開心。

岡村 《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作為專輯的結束曲一段終了之后,再加上特典曲感覺的這首翻唱。

三井 對對。而且《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在制作方面也是最后完成的一首,加上這一點來說曲目的安排非常的棒。

RSJ 我也是這么想的。那么關于《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這首,比起前面的曲目感覺上而言突然就嚴肅了許多,將這首曲子放到最后的位置作品上而言又怎么說呢。

三井 很多人喜歡的一首呢(笑)。我們制作組里也有很多人喜歡這首。

岡村 音羽-otoha-小姐送來DEMO帶的時候就一直在聽,即使是作為制作者的我們,在制作逐漸完成的過程中邊聽也會邊覺得,“這首實在是了不得不是么”這樣。

三井 作為作品原點的LIVE HOUSE,我覺得這首是最為接近在那里進行表演的搖滾樂隊會彈出來的曲子。這首也是我們心目中最有“下北澤之音”感覺的一首。

岡村 說到嚴肅感和空氣感的話,的確可能是和其他曲子有區別的。特別是再和孤獨搖滾作品本身帶的搞笑元素再一作對比的話(笑)。動畫完成之后制作的宣傳視頻里就用到了這首曲子。

三井 那個PV里完全沒有用搞笑場景呢,只是非常的讓人感動。

岡村 孤獨搖滾如果把搞笑元素去掉的話還能這么看待啊,這樣子。

三井 濱路老師說是很喜歡這個PV。有這一層更讓人開心了。

RSJ 是在劇中沒有出現的曲子,但是專輯發行之后大家的反響非常厲害呢。

三井? 這也是弦桑的音響處理非常的棒。ANISONG做的這么氛圍化真的沒事嗎,邊說邊完成了呢(笑)。

岡村 2022年了還把鼓聲放的這么靠后的動畫歌曲根本就不存在吧(笑)。

三井 對的。各位付出了這么多的心血,我受到了很大的感動,所以會覺得這首真的是非常下北澤呢。

RSJ 編曲上也是,右邊頻道的吉他會讓人覺得“到底發生什么事了”一樣非常的厲害呢。

三井 但是旋律上其實是最簡單的。演奏本身是用了像是山谷回音一樣叫做延時的效果,疊加之后的效果叫做回授,如此反復這般把效果拉到很高的話,彈出來的感覺就像是進入了旋律的漩渦一樣。盡量做到讓演奏出來的效果音符之間不會互相打架,也不會產生不和諧音,而且會很有畫面感,畫面在不停閃回的感覺。

RSJ 原來如此……!這么說的確讓人信服。

三井 對的,就是在這樣的意境下而做成的歌曲。而且這首曲標題本來就是“閃回”就是了。

岡村 完全就是我們音樂組的延時大狂歡。錄音演奏的時候就用了很多延時,混音的時候又加了很多延時進去。

三井 DEMO送來的時候歌詞就已經是最終版了,從歌詞里也得到了很多靈感。

=========================================

由對作品的熱情以及理解而生的團結樂隊

RSJ 感謝兩位非常引人入勝的解答。接下來,關于參加了專輯錄音演奏的各位成員(鼓:比田井修,貝斯:高間有一,吉他:akkin/三井律郎)請聊一聊。

三井 好的。高間桑和修君都和我一起共事了十年有余。大家對于音樂的想法也很接近。高間桑和我雖說沒有完全像是后藤和山田那樣,但是因為比我年長,在音樂上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像是隊長一樣的存在。他本身也是下北澤的樂隊人出身,不過比我還要早一個世代就是了,akkin桑也是那個世代的。

岡村 akkin桑高間桑和我基本上是同世代的人。

三井 正因如此,和別的樂隊在電腦上遠程進行編曲討論會的時候就覺得,如果是和這些人一起的話那肯定是沒問題的。因為我自己原本并不是編曲家,不管有什么問題如果去問這些成員肯定能得到很好的解釋和回答。比如這里的加花部分,镲片正常應該怎么使用之類的自然的就告訴了我。

岡村 根本就是一個普通樂隊呢。

三井 而且恰好高間桑還有修君,和從另一邊請來的akkin桑也是互相認識的。所以感覺上來說我們就是弦桑為中心的一幫樂手一樣。

RSJ 這次是三井先生頭一回擔當動畫片歌曲的編曲,有什么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嗎。

三井 說是編曲但又不是編曲,音樂上的表現確很重要,但是更多情況下,這個角色會如何進行表現這點是更為優先的。就算是在音樂性來說有問題,但是這里能夠看著樂隊成員演奏的臉就可以了。而這到底能不能叫做編曲呢,我自己一直是抱有疑問的(苦笑)。

岡村 不不不,完全就是編曲啊,律郎桑這樣的認真態度所制作出來的東西也正是這次能夠大火的重要原因。制作動畫相關音樂的時候,對作品本身的溫度感我覺得是最為重要的。如果是交給成名的厲害編曲家的話,喜多彈的那部分肯定會編的非常的突出。“音樂上來說這樣的確很好,但是喜多她彈不來的”這樣的感覺。

三井 還有就是整體完成度不可思議的高呢。

岡村 關于這一點必須得讓我們來說明一下。人聲方面的錄音指導也是,不理解為什么這個角色不會這樣發音,想不到這孩子不會這么吼著來唱的人是做不到這個完成度的。如果無視這一點隨心所欲的話,看動畫片的觀眾就會很敏感的意識到“這里不對”而反映出來。

三井 因為對于作品的理解方式是不一樣呢。

岡村 所以“后藤不會這么著彈琴!”之類的也是。這次的音樂制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反復的將原作進行了多次閱讀。

三井 大家都帶著相當高的熱情去看了呢。動畫片我自己其實并不太看,但是在疫情期間也看了不少。看到觀眾的各種反響的時候,覺得在對于細節考察的熱情這一點上和搖滾聽眾是相通的。比如說“第幾張專輯的制作時成員其實互相關系特別差”之類的八卦什么的(笑)。

岡村 那一場演出的時候某某器材出問題了的考察之類(笑)。

三井 還有就是,關于歌詞是由后藤來寫這一點的到位理解,各位擔任作詞的老師也是非常的厲害。正是由于這么多有著熱情的人在最終將團結樂隊演繹了出來,這個過程我是非常樂在其中的。

RSJ 回到動畫本身的話題,能夠將原作四格漫畫有限的情報不帶任何扭曲且更加增幅的表現了出來這一點真的是非常棒。

三井 監督和各位動畫人們真的是非常厲害呢,孤獨搖滾這部作品真的是非常的有趣。

岡村 能夠做到如此地步我自己也是沒想到呢(笑)。

RSJ 今天非常感謝兩位提供這么有趣內容的采訪。

岡村 我這里才是,非常感謝你的采訪。

三井 聊的這么深入的采訪平常很難見到呢(笑)。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