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協會發布《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藍皮書(2023)》
(相關資料圖)
本報記者冷翠華
8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保險業協會”)發布《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
據《藍皮書》統計,在提升服務能力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保險業已建立三農營銷服務部9646個,三農保險服務站50642個,三農保險服務點363485個;保險機構積極在農業防災救災方面上投入資源,2021年投入防災減損資金5.21億元,2022年增加到6.65億元。
在保險產品供給方面,2022年,服務農業生產方面的保險產品增至11791個,提供3.13萬億元各類風險保障,合計賠付842.29億元,切實發揮了保險業助力鄉村振興中的托底保障功能。
在保險幫扶模式方面,保險業通過黨建幫扶、產業幫扶、消費幫扶、志智幫扶等形式,切實落實定點幫扶有關工作要求;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保險業直接捐贈幫扶資金超4億元(2021年1.91億元、2022年2.20億元)、選派掛職干部(含第一書記)6033人次(2021年2940名、2022年3093名),全力服務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
同時,《藍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共計有28家保險機構與多地政府部門聯合開辦“防返貧保”業務,其中2021年防范返貧業務覆蓋452.64萬人次,支付賠款10.26億元;2022年防范返貧業務已覆蓋584.51萬人次,支付賠款17.22億元,切實為臨貧易貧人群兜底了返貧風險。2021年至2022年,保險業全面升級“保險+”模式,繼續發揮“保險+期貨”“保險+信貸”“保險+碳匯”“保險+公益”“政銀企戶保”等多主體協同模式作用,充分聚合各金融主體市場優勢和政府資源優勢。其中,“保險+期貨”模式已成為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有益補充,2021年“保險+期貨”為278.96萬戶次提供風險保障417.53億元,支付賠款10.41億元;2022年,為263.55萬戶次提供風險保障934.99億元,支付賠款25.42億元。
保險業協會近日還發布《關于充分發揮保險優勢全面服務鄉村振興的倡議書》,倡議保險公司提高站位,強化服務大局意識;找準落點,突顯保險功能作用;創新舉措,擴寬行業服務邊界,全面高質量服務推進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