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硅谷銀行倒閉后,美股的下一個“催化劑”是什么?

投資者正在為本周公布的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做準備,該數據可能不會顯示出通脹明顯放緩的跡象。在美股系統性風險可能正在增加之際,投資者幾乎沒有什么安全的“避風港”。


(相關資料圖)

就在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困境蓋過上周五強勁就業報告的幾天后,本周二將公布的美國2月份CPI將讓市場的焦點重新回到通脹上。

通脹交易員預計,繼1月份的6.4%和12月份的6.5%之后,2月份的整體CPI將同比上漲6%。即使是剔除不穩定的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CPI增速也可能不會明顯放緩。巴克萊銀行(Barclays)的研究人員表示,核心CPI環比增速應在0.4%左右,同比增速應在5.5%左右——與1月份的數據相比變化不大。

這可能會導致投資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依賴不那么傳統的資產類別。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研究員艾倫(Henry Allen)和里德(Jim Reid)表示,當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經歷以增長緩慢和價格持續上漲為特征的滯脹時,投資者得到的最重要啟示是,高通脹在多個國家對股票和債券都是不利的,它們更難產生實際或經通脹調整后的正回報。

與此同時,在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對加息的態度變得更加堅決之際,地區性銀行的問題加劇了人們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使前景更加黯淡。

許多市場參與者仍寄希望于美聯儲在3月的加息不會那么激進,以及今年剩余時間的政策路徑。與此同時,有人反駁說,美聯儲不會被“崩潰”的聲音所勸阻——這是對美聯儲全年加息所造成損害的口頭描述。

貨幣政策分析公司(Monetary policy Analytics)的經濟學家Derek Tang表示,硅谷銀行的問題“使人們很難了解金融狀況,并加大了政策失誤的可能性,從而使事情變得更加復雜。”不過,“在通脹如此之高的情況下,美聯儲的政策制定者無法先發制人,防止金融危機。”

該經濟學家表示,盡管去年加息的影響應該已經在美國經濟中發揮作用,但“另一方面,到目前為止的加息可能還不足以對抗更強勁、更持久的通脹。”他說,如果美國真的陷入上世紀70年代那樣的滯脹時期,現金和大宗商品將是投資者最希望持有的資產之一。

美國CPI再次達到6%水平的前景令人擔憂,因為它可能會給金融市場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即美聯儲應該如何調整利率。盡管政策制定者更青睞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和波動較小的核心數據,但年度整體CPI很重要,因為它會對家庭預期產生影響。自2021年10月以來,這一數據增速一直高于6%,但低于去年6月9.1%的峰值。

從理論上講,如果年度整體CPI增速再達到6%的水平,美聯儲在3月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也可能導致交易員認為,利率在2023年達到6%左右的峰值可能性更大,而借款成本將需要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保持在高位。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高級市場經濟學家托馬斯馬修斯(Thomas Mathews)表示,美聯儲希望避免重蹈上世紀70年代采取的“走走停停”貨幣政策的覆轍,當時美聯儲在收緊和放松金融環境之間反復切換。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數據顯示,早在上世紀70年代,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過去十年的年化平均名義回報率為6%,盡管該指數實際每年下跌1%。研究人員艾倫和里德說,美國國債“也受到了影響”,名義回報率也被通貨膨脹抹去。他們將這十年描述為主要資產史上最糟糕的十年之一。

過去一周,金融市場在定價加息前景和衡量加息造成的損害之間來回徘徊。硅谷銀行的倒閉讓人們關注利率上升的代價,并給其他銀行蒙上了一層陰影。

上周五,對政策敏感的2年期美國國債利率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因投資者紛紛涌向安全的國債市場。交易員認為,美聯儲本月晚些時候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有所提高,這將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從目前的4.5%至4.75%升至4.75%至5%之間。美國三大股指收盤走低,創下了2023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周。

(文章來源:wind)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