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公布名單!下周開賣!個人養老金大消息
廣受關注的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和銷售機構名錄終于揭曉。11月18日,證監會正式發布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和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名錄。
根據證監會官網的信息,截至11月18日,4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29只產品被納入個人養老金基金目錄,與此同時,37家銷售機構入選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當前,隨著個人養老金業務不斷推進,已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增設Y份額,且將在下周正式開賣。
(相關資料圖)
面對上百只產品,個人投資者的稅收優惠怎么用最合算?養老目標基金怎么挑長期回報更好?我們帶你一文讀懂。
證監會公布個人養老金基金及銷售機構名錄
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11月18日,共有4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29只產品被納入個人養老范疇。
40家基金公司分別為:國泰基金、南方基金、華夏基金、華安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嘉實基金、大成基金、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銀華基金、長城基金、銀河基金、國投瑞銀基金、萬家基金、招商基金、華寶基金、長信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廣發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申萬菱信基金、上投摩根基金、中銀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天弘基金、匯添富基金、工銀瑞信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建信基金、華商基金、中歐基金、浦銀安盛基金、農銀匯理基金、民生加銀基金、平安基金、中加基金、興業基金、上銀基金、泰康基金。
與之同時公布的,還有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名錄。共有37家銷售機構進入名錄當中,包括16家商業銀行、14家證券公司和7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16家商業銀行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6家國有大行,還有8家股份行,分別為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以及北京銀行、寧波銀行2家城商行。
根據人社部關于名錄公示的安排,后續在名錄更新過程中,人社部信息平臺和中登公司基金行業平臺將通過系統對接,實時更新發布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及基金銷售機構名錄;證監會及基金業協會網站發布的名錄為每季度特定時點更新名錄。
在證監會每季度更新名錄前,符合《暫行規定》規定的新增個人養老金基金和基金銷售機構,在納入人社部和中登公司平臺后,即可參加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
Y份額最早下周開賣
緊跟個人養老金業務推進的速度,11月11日以來,多家基金公司陸續發布旗下養老FOF增加Y類基金份額的公告。據統計,截至11月18日,已有超100只養老目標基金增設Y類基金份額。
此外,據基金公司相關人士透露,養老目標基金Y份額最早下周啟動銷售,目前基金公司正積極籌備,從系統、人力、宣傳、投教等多維度做足準備工作。
多家公司個人養老金運營系統已搭建完畢。據了解,嘉實基金已在其直銷平臺上線“養老專區”,并已開通關于個人養老相關服務上線預約功能。
類似的還有,廣發基金在其微信公眾號上開啟了“個人養老金開戶預約”服務,相關頁面上還提供個人養老金業務、稅費節省金額等內容介紹。投資者點擊預約按鈕,輸入個人信息等,頁面即出現“預約成功”字樣。廣發基金表示,相關消息屆時將通過短信或微信通知。
稅收優惠怎么算?
那么,個人購買養老金基金產品稅收優惠怎么用最合算?養老目標基金怎么挑長期回報更好?這些都是擺在個人投資者面前非常實在的問題。
首先,個人養老金的“遞延納稅優惠政策”究竟能幫助節省多少錢?
具體來看,每人每年最多可抵扣1.2萬元;同時,投資收益暫不征稅;在領取環節,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最低檔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我們再來詳細算一算。
中歐財富投顧測算發現,如果個人投資者年收入在9.6萬元-20.4萬元之間,每年最多實際省稅840元;年收入在20.4萬元-36萬元,每年最多可實際省稅2040元;年收入在36萬元-48萬元,每年最多實際省稅2640元;年收入在48萬元-72萬元,每年最多實際省稅3240元;年收入在72萬元-102萬元,每年最多實際省稅3840元;年收入在102萬元以上,每年最多實際省稅5040元。
已扣除在領取個人養老金時繳納的3%的個人所得稅
數據來源:中歐財富投顧
假設如果每年繳納1.2萬元個人養老金用于投資相應產品,連續繳納30年,如果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則稅后到期本息總收益為57.04萬元。但若疊加時間的復利效應,如果平均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2%,則36萬元變成314.67萬元。
數據來源:中歐財富投顧
如何“擇一基而終老”?
最后,當前設立Y份額的基金超過100只,如何挑選具體的養老目標基金?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建議,首先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在養老目標風險基金或是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兩個大的類別中選一類,再參考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偏好以及退休期限選擇具體的產品。
華寶穩健養老FOF基金經理孫夢祎建議,對于投資者而言,首先要問清自己個人養老金賬戶對個人養老而言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尤其是自己的風險偏好。如果是把其作為簡簡單單基礎性保障的作用,那么建議投資人選擇穩健的養老產品,尤其是投資一些固定收益類占比較高的養老產品。
如果自己的風險偏好較高,或者期待個人養老金賬戶能夠起到提升對未來養老收入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基礎性保障作用,那么可以投資一些權益類占比較高的養老產品,當然這類產品的業績波動性也可能會大一些,但是對于未來退休資金收入的提升幫助可能會大一些。
同時,從不同年齡人群的角度來講,如果是30歲至40歲的中青年人群,他們距離退休的時間較長,可以選擇一些含權益類資產比例較高的產品,對于退休后養老金的增值會起到較大的作用。
僅從業績來看,東財Choice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17日,全市場成立滿1年的養老目標基金近3年平均回報達21.9%,有10只產品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超過10%,其中絕大多數是養老目標日期產品。
數據來源:東財Choice數據,截至2022.11.17
此外,養老目標基金分為目標日期型養老FOF、目標風險型養老FOF,二者又如何選擇?
匯添富基金相關人士作了具體的解讀:目標日期型養老FOF多以退休年份命名,根據投資者不同年齡階段的風險承受能力配置相應的基金。
目標風險型養老FOF通常包含積極型、平衡型、穩健型等不同風險等級的基金,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不同風險等級,科學配置權益類資產與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
鵬華基金表示,如果投資者選擇目標日期型養老FOF,只需要明確自己的退休年份,買入即可,相當于一種“懶人投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接下來會由投資管理人幫助投資者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是一種比較省心省力的投資方式。
目標風險型養老FOF則需要投資者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據自身的投資需求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應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也可以選擇三種不同風險等級的基金進行組合投資,這種投資方案需要投資者具備一定的投資經驗,同時考驗投資者應對市場波動時的承受力。
23家銀行、11家理財公司可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
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如何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經歷約兩周的公開征求意見后,相關監管要求一錘定音。
銀保監會官網11月18日發布關于印發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顯示,為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促進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銀保監會日前印發了《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
在征求意見稿發布時,銀保監會曾明確,將依照《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綜合考慮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主要審慎監管指標等因素,確定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機構名單。
隨著正式文件落地,銀保監會對首批展業機構的要求也浮出水面。通知確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一級資本凈額在1000億元以上、具有跨區域服務能力、主要審慎監管指標符合監管規定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具有較強跨區域服務能力的城市商業銀行,以及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納入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的理財公司,可以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明確,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機構,主要包括6家大型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5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1家理財公司。
具體包括商業銀行23家,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
以及理財公司11家: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
“個人養老金制度處于初始階段,覆蓋面大、業務要求高、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對參與的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業務經營、客戶服務、風險管理、社會責任等均有較高要求。”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暫行辦法》顯示,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業務包括:資金賬戶業務;個人養老儲蓄業務;個人養老金產品代銷業務,包括代銷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產品等;個人養老金咨詢業務等。
通知要求,理財公司應當按照《暫行辦法》要求制定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方案,對擬參與個人養老金運行的理財產品開展可行性評估,并將業務方案報送銀保監會。根據《暫行辦法》,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是指符合金融監管機構相關監管規定,由符合條件的理財公司發行的,可供資金賬戶投資的公募理財產品。
通知還提出,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應當履行主體責任,盡快完成業務籌備工作,確保制度建設、人員配備、系統對接等滿足個人養老金業務需求。
通知明確,商業銀行、理財公司在國家有關部門選定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城市開展業務,后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逐步推開。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 銷售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