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媒體時代更需要新聞專業主義
原標題:人人皆媒體時代更需要新聞專業主義
近日,“考研名師”張雪峰和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小強圍繞“學新聞是否有前景”的爭論引起熱議。6月18日晚間,又一“網紅教授”、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鄒振東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個人微博發言“參戰”。
(資料圖)
關于“是否報考新聞系”之爭,已經延宕數日,到底該怎么看?先說結論:這是一場注定沒有結果的爭論。
張雪峰是站在世俗且更務實的角度,判斷標準是賺不賺錢、就業好不好,發展前景怎么樣,而兩位新聞系教授,則是站在專業角度,更看重新聞專業的業務、價值和理想,懷揣的是對這個行業滾燙的熱血和熾熱的愛。單看邏輯以及相關依據,他們都能自圓其說,各自都有道理。不過,應該看到的是,張雪峰的現實與犀利、新聞教授們的氣憤和無奈,他們之間的爭論,也暴露出一些客觀事實,指向一些現實存在的“真問題”。
一則,“新聞無學”的論調已流傳多年,和其他尤其是理工科專業相比,新聞學門檻以及專業優勢確實不明顯,現實中不少學這個專業的人,后來并沒有從事這個行業。別說今天,多年前,新聞學專業,就是就業“老大難”。
二則,新聞業確實“今時不同往日”。曾幾何時,無論是新聞專業還是新聞行業,何等榮光,群賢畢至。有朋友回憶,20年前,名校的新聞專業,不乏各地高考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報考。但隨著信息發展和技術迭代,我們進入了一個“人人都是媒體”的流量時代,新聞行業日漸式微,即使轉型新媒體,也不復見當年風采。
三則,目前高校的新聞人才培養,和行業要求、社會需求之間,仍有一定“斷裂”和“脫節”,就連鄒振東教授自己都說,新聞傳播學界脫離實際、脫離業界的現象,理應警惕。人人皆媒體的時代,其實需要專業能力更強的新聞人才。很多高校培養的新聞人才“不達標”“不合格”,也是當前新聞專業畢業生在市場上不受青睞的重要原因。
搞清楚這些,就不難理解張雪峰為什么會那么說,也能明白新聞教授們真正氣憤和無奈的東西是什么。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遷,都需要真正的新聞學、新聞專業主義。其之于公眾認知、全民素養和社會文明,都有著積極意義。
與其爭執“是否報考新聞系”,不如好好想想,現在的新聞學,如何才能匹配得上這個時代?壓力除了給到新聞學界,新聞業界也該洗洗澡、紅紅臉、出出汗。尤其是當下,媒體行業應當尋求蛻變甚至涅槃重生。
最后,說回學生要不要報新聞系的問題,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你尊重專業,專業也會尊重你。在這個充滿奇跡的時代,學新聞,也未嘗不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王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