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移動錢包”加把安全鎖
(資料圖片)
原標題:給“移動錢包”加把安全鎖
中國銀聯近期發布的《2022年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在支付安全方面,用戶不安全行為數量呈明顯下降態勢,但對銀行卡安全使用的法律意識仍有待提升,電信詐騙問題依然嚴峻。
目前,移動支付已深刻改變中國的商業生態和消費習慣,打開了一幅全新的時代圖景。在移動支付產業發展的帶動下,醫療服務、政務辦事、交通出行等更多“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務”惠及城市。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04億,較2021年12月增長81萬,我國移動支付整體市場覆蓋率排名全球第一位。
隨著移動支付越來越便捷,數據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電信網絡詐騙、網絡直播詐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等圍繞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一些涉世未深、存在信息鴻溝的年輕群體和老年群體容易上當受騙。由于資金流通快捷與不法分子手法隱蔽,導致資金追蹤溯源難度較大。此外,部分商戶利用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過度獲取用戶信息,讓不少消費者利益受損。保障數據安全,才能實現移動支付健康發展。不斷提升數據安全防范能力,已成為社會共識。
數據安全產業是移動支付發展的支撐,也是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基礎。2023年1月,工信部等16部門發布《關于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建立完善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生態。以滿足各行業領域的數據安全需求為導向,加快推出數據安全產品解決方案,提供供需對接服務,強化供給水平和供給規模,為各類主體提供數據安全產品和服務。鼓勵各地區立足產業基礎,規劃建設數據安全產業園,吸引企業、技術、資本、人才等加快向園區集中,打造良好的數據安全產業生態。
以安全促發展,離不開常態化監管。完善基于數據的安全保障體系,夯實數據安全治理基礎。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國家安全法、密碼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構筑起維護數據安全和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制度。同時,加強對移動支付市場的監管,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強化部門協作,通過監控和預警技術,對數字經濟運行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精準識別和預測。依法嚴懲借助移動支付進行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行為,斬斷黑灰產業利益鏈,保障移動支付的安全性。
消費者提高自我防范意識,移動支付的“安全鎖”就更牢固。主動了解學習各類防范措施與防騙技巧。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不隨意掃二維碼或留下自己的個人敏感信息。時刻提高警惕,不因貪圖小利而讓網絡詐騙尋到可乘之機。遭遇詐騙或其他個人侵權行為時,及時向公安求助,將損失降到最低。人人依法規范共享和應用數據,自覺維護數據安全,就能更好發揮數據作為生產力的作用,讓“移動錢包”用起來既方便又放心。(韓小喬)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