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健康保障呼喚更多科技力量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鄉村健康保障呼喚更多科技力量
近日,安徽省在全省啟動智慧醫療應用場景創新工作,鼓勵支持以新興信息技術創造性應用為導向,拓展智慧醫療應用場景。“智醫助理”是這項工作的代表,這是一款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病歷規范質控、輔助診斷、合理用藥等功能的全科醫生臨床決策支持系統。2020年,“智醫助理”已在安徽省104個區縣實現全覆蓋和常態化應用。
人工智能輔助修正錯誤診斷,5G和大數據使家庭醫生隨訪更高效,云技術幫助醫技影像共享更方便……近年,各地應用新科技服務于鄉村居民健康的舉措層出不窮,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解決健康問題有了更多選擇。如今的關鍵在于,怎么由點及面,全面鋪開,讓基層應用新科技的夢想更多照進現實。
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設備有技術可用,這是前提,為此需要建立相應的投入機制。基層應用新科技就是一種新基建,大規模的軟硬件建設怕的是投入不足或者“一陣風”。為此,各項政策文件不斷強調要重視科技應用。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構建鄉村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家庭醫生簽約和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印發的《關于做好縣域巡回醫療和派駐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基層衛生信息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減輕醫務人員工作負擔。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所有的省、85%的市、69%的縣建立了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全國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接下來,建立一個縱向插到底、橫向全覆蓋的信息化醫療衛生體系,各部門、各層級需提供穩定持續的投入保障機制。
讓基層醫務人員有能力用,這是基礎,為此需要建立培訓機制。以前,有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曾出現“醫療設備無人會用,閑置落灰”的窘況。在基層應用新科技,也要避免建好了軟硬件卻用不上的情況發生。一方面,在新科技軟硬件配備和建設時,充分考慮基層的實際需求和醫務人員的能力;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做好培訓,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應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能力。比如,作為安徽省“智醫助理”應用首批5個試點縣之一,天長市通過外呼助手培訓、輔診系統培訓、平板電腦應用培訓、對村醫一對一巡回指導等,讓基層醫務人員得心應手地應用新系統,效果顯著。
在有的用、有能力用的基礎上,用得好是關鍵,為此需要建立與當地健康服務實際相匹配的融合機制。一是與現有信息系統相結合,與現有數據標準對接,避免互相掣肘,也避免重復投入,實現1﹢1大于2的效果。二是與當地百姓的健康需求相匹配。在基層應用新科技,得聚焦基層特點、傾聽基層聲音、重視基層需求,方能完善新科技應用、擴大應用范圍和實效。如在江蘇省,截至3月10日,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醫療智能輔診系統和AI隨訪系統國家試點項目,該省智能輔診系統已累計接入879家機構,服務3930名基層醫生,AI隨訪已覆蓋試點區域基層公共衛生服務14項中的11項內容,滿足80%以上的隨訪業務場景。三是做好跟蹤評估,建立暢通的溝通反饋機制,定期維護和升級系統,滿足基本醫療需求和不斷變化的公共衛生服務需要。
用數字化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用智能化賦能鄉村振興健康保障,是鄉村振興的一項基礎工程。“十四五”是基層應用新科技的一個重要窗口機遇期,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要成為參與者、推動者和創新者,讓新科技更好地服務于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不斷提高百姓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劉也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