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短視頻賣慘式擺拍,莫讓偽慈善傷了真心


【資料圖】

原標題:短視頻賣慘式擺拍,莫讓偽慈善傷了真心

近日,自媒體主播“云南波波”在涼山州做慈善遭質疑。受“資助”老人稱,主播給了3000元讓其擺拍,后又收回2800元。在另一段視頻中,該主播稱一對姐弟因沒有戶口而只能在家中放羊,然而經核實,姐弟倆不僅都有身份證號,也都在讀書。姐弟倆稱,視頻是“一位叔叔”叫他們擺拍的,這樣能夠得到衣服和錢,但拍攝完成后對方又會收回大部分。目前該主播已被行拘,網友直呼“大快人心”。(2月21日 紅星新聞)

近年來,網絡主播行業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加入,隨著網絡監管制度的完善,網絡主播的引流吸金手段也越發隱蔽。從賣丑到吃播,從出口成“臟”到露骨擦邊,從虛假營銷到網絡賣慘,可以說一次又一次刷新網友三觀,讓人驚呼“還有這種操作”。

就拿網絡賣慘舉例,從編劇到演員,網絡賣慘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一位名叫“光頭哥”的抖音百萬級別網紅,就曾經以編造虛假劇情、塑造“賣慘人設”帶貨,月入千萬;賣慘主播“權哥講情感”,曾化身慈善家,以幫別人籌錢做手術的名義,直播售賣假珠寶;被央視點名的水泥妹在公司的營銷和包裝下,根據團隊提前設計好的動作和情節進行拍攝,編造虛假情節騙取網友同情從而牟利,年入百萬。

這種賣慘式擺拍何以能迷惑網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博主利用網絡世界真假難辨的屬性與網友的同情心。博主利用網民對貧困鄉村的刻板印象,以及人們對慈善公益事業的熱忱,熟練運用煽情敘事等流量密碼,隱瞞農村百姓真實的現狀,凸顯自己的“善意”與“真誠”。博主們如此將人設精心打造一番后,從而更加順利地開展刷禮物等營銷活動。

不可否認,互聯網與自媒體拓寬了公眾參與公益慈善與鄉村振興的渠道,在人人參與的氛圍之下,更多人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形成廣泛的社會動員力量,但往往也是在這種群體情緒之中,許多人不辨故事真假,為“偽慈善”和資本營銷沖動買單。

要明確的是,做慈善在目的和程序上都要以善意為先。主播“云南波波”打著慈善的幌子,自作聰明以為是在實現貧困鄉民與自身利益的雙贏,但從長遠來看,這類“偽慈善”正一點一滴侵蝕著慈善事業公信力與社會誠信?!霸颇喜úā钡茸悦襟w擺拍賣慘的行為,不僅消費了社會民眾的善意,還隱藏著道德倫理與法律問題。自媒體將不明就里的“貧困者”直接暴露于鏡頭之下,既損害了受資助者的個體尊嚴,也缺乏對主體個人隱私的保護,更可能涉嫌網絡詐騙。

一方面,這提醒農村相關部門,在互聯網時代,提升農村百姓媒介素養以及法律意識具有非常之重要性與緊迫性,教會他們如何主動從網絡平臺獲取有效信息,以及如何發布重要信息,從而改善農村“失語”現象,進而實現農村與城市的和諧互動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對于假慈善行為,相關部門與相關平臺必須給予嚴厲打擊和懲罰。相關網友也須擦亮眼睛,將劇情表演和慈善事業區別開來,將善款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相關部門也應合法合規,積極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切勿辜負了廣大網友的一片善心。(唐方欣)

標簽: 相關部門 一點一滴 進行拍攝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