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焦點快播:品讀“生態包袱”變“綠色財富”中的辯證法


(資料圖)

原標題:品讀“生態包袱”變“綠色財富”中的辯證法

安平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主要農作物可收集秸稈資源量達21.48萬噸。農作物收獲后,剩余的大量秸稈該如何處理?該縣創新運行模式,將可收集利用的秸稈打捆后運輸到一家公司,實現秸稈資源化利用,不僅帶動了一個產業發展,還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戶收入,讓“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據《河北日報》2月22日報道)

秸稈還是那些秸稈,何以從包袱變成了財富?關鍵在于當地人的思路發生了變化,看問題有了全新視角。相比之下,一些地方之所以這樣那樣的“包袱”長期擺脫不掉,有的甚至“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問題同樣出在思路和視角上。不懂得優勢劣勢相互轉化的辯證法,自然認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更難以找到發展的突破口。

本來是“天無三日晴”,貴州卻利用其夏季涼爽、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等特點,一方面著力打造中國南方數據中心示范基地,一方面大力發展以“避暑游”為代表的旅游業。張家口壩上地區昔日讓人頭疼的大風,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轉化為發展風能的“香餑餑”……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資源稟賦、發展條件、發展機遇,關鍵是用什么樣的思路去對待、去謀劃。在這方面,貴州、張家口等地的經驗提供了全新視角和鮮活樣本,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

“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還表明,劣勢中往往隱藏著發展的潛力和追趕的動能。善于轉變思路、視角,全面、系統地分析、研判,就可能化劣勢為優勢,走進發展新天地、開辟發展新境界。從唯恐避之不及的嚴寒之地到備受追捧的世界級滑雪勝地,崇禮的發展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作出了生動注腳。從高耗能、高污染的黑色產業到如今大力實施鋼鐵行業環保績效全面創A行動,河北鋼鐵產業如今成為中國鋼鐵“綠色嬗變”的典型案例。崇禮和我省鋼鐵行業的華麗轉身是正視自身劣勢,并努力將其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鮮活案例,是高質量發展辯證法的生動體現。

我們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既要看到劣勢的一面,又要看到優勢的一面,更要善于看到劣勢中的“優勢”。事物在不斷發展變化,很多時候并沒有一成不變的劣勢,只有墨守成規、固守成見,不懂得辯證法、不善于轉變思路的人。

觀念一變天地寬,思路一轉無難事。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但只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強化辯證思維、創新觀念,善于發現并抓住機遇,揚長避短、因地制宜,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績。(賈東亮)

標簽: 解放思想 一分為二 中國南方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