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環球頭條:充電樁進小區難題如何破?


【資料圖】

原標題:充電樁進小區難題如何破?

充電樁入小區也遭“門難進”?據法治日報報道,家住河北唐山的徐先生欲在停車位安裝充電樁被小區物業明確拒絕,無奈之下訴至法院。近日,唐山市路北區人民法院審結了該起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判決物業公司為徐先生出具《安裝充電樁同意書》,支持了徐先生的訴訟請求。

充電基礎設施已被納入“新基建”七大產業之一,是電動汽車用戶綠色出行的重要保障,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然而,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充電樁入小區卻成一場“闖關”游戲,充電便利是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落地亟須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梳理近年來頻現網端的輿論爭議不難發現,消防安全隱患、電容量不足、安裝空間狹小等是物業公司必須直面的客觀難題,一些物業也缺乏主動作為的積極性。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需由物業公司出具的《安裝充電樁同意書》面臨被擱置的處境。一邊是業主的“充電焦慮”,一邊是物業公司的“拖字訣”,如何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實現二者的利益平衡,著實考驗社會多方的治理智慧。

管窺有關規定,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是政之所向,更順應了民之期盼。早在2015年,國辦就著眼電動汽車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后系列文件在具體應用場景中接續推出富有創見性的實用建議。針對居住社區建樁難,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還聯合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推進和責任落實,要求物業等居住社區管理單位和業主委員會積極配合,還有居住社區要積極開展充電樁改造,新建居住社區要嚴格落實配建要求等,不失為解決“樁”進小區難題的好方法。

如果把“向內尋”視作小區用戶解決充電難題的思路之一,那“向外求”則是破題的另一可行思路。建設單位內部充電設施、建設城市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城際快速充電網絡……系列有前瞻性、系統性的充電設施布局正緩解著用戶的“充電焦慮”。數據顯示,廣東、上海等地區的公共充電樁規模占比已超70%,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基建,正當時。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加快充電樁的建設與優化布局也應“一直在路上”。針對當前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各責任主體有必要進一步加快機制創新、提出措施要求、破解發展瓶頸,努力在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方面展現更大作為、創造更多價值。(靜子)

標簽: 基礎設施 物業公司 電動汽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