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城鎮化當回歸以人為本
原標題:縣域城鎮化當回歸以人為本
中辦、國辦近期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對于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縣域發展空間非常大,可能會迎來第二波城鎮化浪潮。
長期以來,許多縣城“千城一面”,縣的特色被扼殺。實現“一縣一品”,每個縣相互之間各美其美,這是我們期待的理想方式。上述《意見》提出將縣城發展劃分為5類,包括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合理發展農產品主產區縣城、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這就為未來一段時間各地縣城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提供了指南。
無論是各級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包括學術機構和相關研究機構,都有責任參與到縣的特色化發展,給縣提供必要指導,避免采取過去傳統的指標考核,“一刀切”地框定標準,使這些縣最后長得都一樣。
雷同化的背后是以土地擴張為本,而非以人為本。過去城鎮化的教訓是以土地、以行政意義上的城鎮化為標準,最后帶來的是攤大餅式的發展,包括過度的土地財政,以及城市之間的切割、割裂。
當前,一些縣域開始汲取了過去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一些教訓,未來關鍵是怎樣回歸到城鎮化以人為中心,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應當以家庭為中心去推進縣城的城鎮化建設,真正讓縣城能為整個家庭提供服務和支撐。尤其要讓城鎮青年人有歸屬感、認同感,讓他們能回歸家鄉、回歸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城鄉數字鴻溝,包括不同地區之間的縣域數字鴻溝還非常明顯,不利于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未來特別需要考慮推進數字包容力建設,既有硬件建設,也有軟件的數字素養培養。縣域經濟發展除了經濟增長速度以外,還要讓社會公平性得到持續提升,這是新型縣域經濟、新型縣城建設特別需要關注的議題。
(作者:馬亮 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
標簽: 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