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發布 2023 年度《中國算力服務研究報告》,北上廣指數依然突出
【資料圖】
IT之家 7 月 28 日消息,據中國信通院 CAICT 官方公眾號報道,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合辦的“2023 中國互聯網大會開源供應鏈論壇”日前在北京成功舉辦。
在會議中,中國信通院發布了《中國算力服務研究報告(2023 年)》,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魏亮對報告進行了解讀,IT之家整理歸納如下:
中國算力服務在發展趨勢上呈現“基于需求引進”與“自行技術演進”態勢,以“任務式”服務為核心的算力服務從云服務演進而來,考慮到適用人群特點,國產算力服務呈現普惠化、泛在化、標準化特點。
需求上,傳統產業應用數字化與算網新應用構建亟需標準、穩定、易用的算力服務;技術上,云計算逐步成為數字世界操作系統,云服務向算力服務加速演進。
報告指出算力服務以任務式交付為核心,通過云計算相關技術屏蔽硬件架構之間的差異,完成多樣性算力資源的統一管理與調用,實現算力普惠化;云網邊端融合程度加深,使分布在云、邊、端的泛在資源實現互聯,形成多要素協同聯動、融合調用的態勢,助力算力泛在化;云作為算力資源的載體,促使資源供給方式向智能化方向演進,通過統一資源接口、服務平臺等實現算力輸出標準化。
北上廣算力服務指數處于領先位置,中西部提升明顯但差距較大。信通院本輪報告提出了“算力服務發展指數體系”,從資源服務化程度、應用賦能水平以及服務體驗水平 3 個維度展開研究。
綜合來看,我國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算力服務發展處于領先地位。與東部相比,西部地區土地、能源等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如四川借助區位優勢已提升至第 8 位,但西部整體算力服務水平仍有待提升。
我國各省份算力服務發展指數與其數字經濟規模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據信通院測算,單位算力服務發展指數提升可以帶來 0.64 萬元的人均數字經濟產出增長,以及 566.4 億元數字經濟規模的增長。
其中珠三角、京津冀及長三角等地的經濟牽引效用尤其明顯。北上廣浙蘇五個省市的算力服務發展指數均超過 50,且人均數字經濟產出超過 35 萬元,五個省市的算力服務總收入占全國 67% 以上。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