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莫名成為公司股東還背負“天降債務”?

法治報記者 徐荔 通訊員 嚴曉慧 張睿楠

身為佳佳公司的“老板”,自己卻毫不知情?小怡因涉及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被判決需支付38萬元貨款債務,但她堅稱自己從沒有開過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關資料圖)

收到小怡的檢察監督申請后,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檢察院成功幫助小怡卸下了莫須有的“天降債務”。

“多虧有檢察機關的幫助,法院已經將我的賬戶解凍,我不再是被執行人了。”近日,回歸正常生活的小怡激動地向金山區檢察院檢察官說道。

莫名成為公司“老板”

2020年7月的一天,小怡像往常一樣使用微信付款,手機界面卻突然彈出賬戶被凍結無法使用的提示,小怡陸續嘗試使用支付寶、銀行卡等方式付款,也都提示賬戶被凍結。

“只是正常生活付款,為什么突然被凍結了所有賬戶?”困惑不解的小怡趕忙前往銀行詢問原因。從銀行工作人員的口中,小怡得知自己竟已被法院列為民事案件的被執行人,她名下所有賬戶均被凍結。

“我就是一個普通打工人,從沒有注冊過公司,也沒打過任何官司,怎么就成被執行人了呢?”小怡不明白發生了什么。通過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后,小怡發現自己因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未履行生效判決,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并限制了高消費。

根據民事判決書顯示,佳佳公司是一家自然人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原本的唯一股東為孟某,2018年6月,該公司股東變更為小怡,后公司因經營不善申請注銷,而小怡作為公司唯一股東,承諾對佳佳公司未了債務承擔清償責任。2019年7月,貝貝公司至法院起訴稱,佳佳公司拖欠貨款38萬元到期未還,并提交了由佳佳公司、孟某蓋章簽字的借條一張。2020年2月,法院依法判決佳佳公司、小怡、孟某共同支付貨款38萬元。判決生效后,貝貝公司向法院申請執行,因此小怡作為被執行人,她名下所有賬戶被凍結。

發現自己莫名成為“老賴”后,小怡立即向法院申請再審,表示自己并沒有開設公司,工商登記材料都是孟某偽造。但因缺乏證據支持,小怡的申請被駁回。

揭開“李鬼”扮“李逵”真相

2020年8月,小怡向公安機關報警,同月,孟某因盜用他人身份證件被公安機關刑事立案。

解開“李鬼”扮“李逵”的真相后,小怡前往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撤銷佳佳公司股東變更登記。

經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查,佳佳公司變更股東時提交的申請材料中“小怡”的簽名并非真實小怡所簽,佳佳公司提交虛假材料騙取公司變更登記,因此于2021年9月作出《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撤銷佳佳公司變更股東的登記決定。

然而,由于此時已經超過提出再審申請時限,法院依法終結案件。2022年2月,無助的小怡來到了金山區檢察院申請檢察監督。

檢察監督助力卸下“債務”

受理該案后,檢察官依法審查核實了相關證據材料。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小怡的身份信息被冒用,而依據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的《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小怡自始不是佳佳公司的股東,無需對佳佳公司注銷后的未了事宜繼續承擔責任,因此無需對佳佳公司的貨款承擔還款責任。

2022年7月,金山區檢察院向法院制發再審檢察建議,法院采納了檢察機關的再審檢察建議,依法啟動再審程序。2023年2月,法院依法撤銷原審判決,判決由孟某、佳佳公司共同支付貝貝公司貨款38萬元。在檢察院與法院的共同努力下,小怡成功卸下“天降債務”,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文中人物及公司均為化名)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