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廣發證券中期策略:港股醫藥股是估值洼地 新能源車峰回路轉

多重政策利好之下,本周A股市場有所回暖

接下來,醫藥行業、新能源汽車能否迎來反彈?有哪些細分領域值得關注?對于上半年“大火”的計算機板塊又該如何挖掘投資機會?


(資料圖)

7月26日—7月28日,廣發證券在線上舉行了2023年高端客戶中期策略會。在本次策略會上,對于投資者高度關注的行業,廣發證券首席分析師們一一剖解了下半年投資策略,其中包括市場比較關注的醫藥、新能源汽車、計算機板塊的投資策略分析。

醫藥:港股醫藥股是估值洼地

廣發證券醫藥生物首席分析師羅佳榮指出,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醫療費用會持續增加。國內藥企逐步具備全球競爭力,國內新藥政策環境逐漸改善,創新研發也日益受到國內藥企的重視,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加速創新成果落地。疫情過后院內市場正快速復蘇,在疫后內需增強+創新升級的驅動下,持續看好醫藥板塊反彈。

羅佳榮認為,港股醫藥股是估值洼地,未來有修復可能性。

他分析,恒生醫療保健指數受外部因素影響更大,內生基本面增長預期也是影響恒生醫療保健指數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在港股掛牌上市的醫藥股選擇比較多,最為突出的是Biotech、創新器械和創新服務產業鏈。隨著國內醫保政策持續實施,醫藥產品的定價規則逐步清晰化,新產品定價能力相對強,市場對醫藥產品及企業的未來趨勢有較為清晰和穩健的判斷,與資本市場走勢關聯度較弱,所以后續恒生醫療保健指數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相對優勢。

具體而言,羅佳榮看好院內需求復蘇后處方藥彈性。

關于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板塊,他則指出,眼科板塊強勢復蘇,綜合醫院診療人數大幅提升,第三方醫學診斷常規業務快速發力。醫美方面,龍頭企業管線不斷豐富,重磅產品處于快速放量階段。

“目前港股整體估值具有較高性價比,集采等對價格的影響預期已經都在估值中體現。尤其值得關注的港股器械企業是其中業績增速快,有核心邏輯變化的企業。集采免疫領域重點關注高壁壘以及新增長邏輯企業。”羅佳榮談到。

不過,他表示,醫藥行業的風險在于“藥品審評進度低于預期,控費政策推進速度高于預期,研發進展不及預期”等。

新能源汽車:峰回路轉,拐點蘊生

廣發證券電新首席分析師陳子坤、電新聯席首席分析師紀成煒分析,國內市場,2022年10~20萬元主力價格帶的A級車受益于平價技術落地,驅動中國市場進入結構性平價拐點。A0級海鷗及A級車比亞迪DM-i系列引領,二、三線城市滲透率提速,疊加B級海豹渠道下沉、Model Y品牌效應向低線城市延伸,有望持續打開滲透空間。

歐洲2024年碳排放政策換擋下平臺化車型投放提速,疊加中系電動車出海開啟強車型周期。遠期中歐合作范式明確,大圓柱、麒麟電池、超高鎳、M3P等將成為重要創新。此外,2023年產品周期疊加稅收抵扣重啟,預計驅動美國電車銷量沖擊180萬輛。IRA法案下日韓電池企業擴張北美產能帶動材料產業鏈入局,電池企業有望以平價技術優勢破局。

其指出,隨著中游資本開支逐步放緩,行業進入深度分化階段,其中磷酸鐵、電解液、六氟磷酸鋰、負極價差分別處于2020年以來3%、5%、12%、23%分位,關注盈利加速分化、觸底機會。

此外,其進一步談到,電解液盈利將率先觸底,龍頭超額利潤優勢確定;負極和石墨化價格加速見底,龍頭以成本優勢享受溢價紅利;隔膜2023年持續開啟降價周期,把握深度國產化機遇;正極加工費仍有下降空間,2023Q2碳酸鋰價格有望企穩,2023H2經營風險部分釋放,頭部企業帶動磷酸錳鐵鋰應用裝車,2023年有望實現產業化落地;鋁箔2023年供給逐漸釋放,加工費進入下行通道。

不過,行業仍有風險,主要在銷量不及預期;技術升級不及預期;投產進度不及預期等方面。

計算機:AI產業周期助力B端應用空間打開

疫情影響逐漸減退、經濟有序復蘇,疊加算力和應用共振帶來AIGC產業快速發展,2023年1月1日至6月29日收盤,計算機行業(中信一級行業分類)累計上漲31.52%,在30個行業中排名第3。

廣發證券計算機首席分析師劉雪峰判斷,下半年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疫情影響漸消,二季度開始相當多領域越來越好,具有一定的行業比較優勢,AI產業發展亦會助力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空間拓展。

從景氣度回升方面,他指出,關注智能駕駛和醫療IT:智能汽車從當前到四季度是在經歷 3~4個季度波動后的長周期向上拐點。而醫療IT正處于訂單拐點期,預料收入在四季度會相應體現。

站在當前時點,劉雪峰認為, AI部分的邊際效應削弱,以震蕩調整為主,但從產業規律和基本面判斷應用端的延伸變化在四季度前后將迎來新節點。此外,工業軟件尤其是智能制造持續性強,金融IT的需求也相對穩定,信息安全等行業則仍處在下游需求修復的過程中。

具體而言,他分析,人工智能方面,算力和應用共振持續推升AI產業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預計2023年下半年,隨著AI大模型向多模態等技術方向發展,除了算力基礎設施外,以向量數據庫為代表的軟件工具鏈的需求增長趨勢值得重點關注。在應用領域,海外微軟的Office和Dynamics軟件智能化升級后的商業化進展是關注重點,其對于國內應用軟件升級后的市場空間有量化參考的意義。

企業級軟板塊,一方面關注海外應用商業化進展,另一方面關注國內應用產品化進度,相關事件催化可能將在23H2此起彼伏的出現。

智能駕駛方面,板塊已經見底,未來有望持續回暖。金融IT:信創推動行業景氣度持續,生成式AI技術為行業帶來全新增量。算力基礎設施:AI通用大模型時代開啟,ICT基礎設施將全面受益。醫療IT:訂單預計持續回暖,關注AI在醫療領域的擴散以及醫保大數據的推進。

數據要素板塊,則有望持續迎來政策紅利,但仍偏主題投資,重點選擇三條主線:數據資產所有者、數據要素產品運營商、數據要素市場基礎設施核心參與方。信息安全:預計金融、能源等大型國央企的安全需求會適度修復。信創:進入訂單與業績預期兌現的階段,但更加市場化將導致受益標的分散。

此外,對于板塊風險,他表示,需要關注To G端業務的公司仍然面臨需求不足的挑戰;B端行業應用軟件的商業成熟周期相對較長;行業比較受政策影響的變化有不確定性;流動性變化的不確定性。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