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豪擲7億美元!大眾“用錢換技術” 欲靠小鵬補“短板”

大眾在華加速電動化轉型進程的重磅舉措終于“靴子落地”。

7月26日,《華夏時報》記者從大眾中國官方獲悉,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此外,大眾汽車集團(下稱“大眾”)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以每ADS(美國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兩股A類普通股)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后持有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交易完成后,大眾將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相關資料圖)

大眾的另一舉措則是奧迪品牌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進一步深化現有合作。第一步便是奧迪將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

大眾與小鵬的聯手一錘定音后,不但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討論,資本市場也回應了極大的熱情。

在入股消息落定后,小鵬汽車美股最高漲幅為40.89%,創近一年來新高。截至美東時間7月26日美股收盤,小鵬汽車股價大漲26.66%,最終報收19.455美元,總市值168.04億美元;截至7月27日港股收盤,小鵬汽車亦大漲33.88%。

大眾加速在華電動化布局

按照協議,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在合作的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于MEB平臺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相關合作內容取決于最終的協議達成。

大眾汽車如此大手筆的布局其根本原因是大眾稱霸內燃機時代的光環逐漸退去,危機感促使其十分渴求深入布局電動化。

記者查閱大眾不久前對外發布的“期中成績”發現,不同于全球多個地區實現兩位數增長,今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市場交付145.19萬輛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特別是新能源方面的表現更加不盡如人意,上半年其純電動汽車交付量為32.16萬輛,在總交付量中的占比僅為7.4%;在華交付量為6.24萬輛,同比下滑約2%,僅占大眾純電動汽車銷量的19%,甚至達不到比亞迪125.56萬輛的一個零頭,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對其的電動產品并不“買帳”。

汽車行業分析師顧彥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大眾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大盤下,份額相對羸弱,電動化轉型所取得的效果并不顯著。在奧博穆成為掌門人之后一直在集中炮火欲實現電動化突破,此次大眾旗下兩個品牌接連達成合作將助其獲取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以提高其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力。”

而新近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將成為小鵬汽車在開發領域的合作伙伴。這一科技公司匯集研發、創新及采購功能,是大眾汽車集團除沃爾夫斯堡外最大的研發基地。未來,將有超過2000名研發及采購專家開展全新智能網聯電動車型的相關工作。大眾中國方面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與當前的車型項目相比,通過聯合開發及采購,合作雙方將實現顯著的協同潛力及成本優勢。”

而大眾選擇成為“4.99%”股東,也有著自己的考量。汽車投資領域分析師盧晏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超過5%,會存在同業競爭問題,大眾將持股比例精準地控制在舉牌線以下,既達成了自身投資目的,又使自己處于‘進可攻、退可守’的安全范圍。”

小鵬的技術特長和大眾的“短板”

相較于國內眾多頗具實力的傳統車企,大眾最后選擇與造車新勢力—小鵬合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也許可以從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的回應中窺出端倪。貝瑞德談及此次合作時稱:“與小鵬汽車的攜手,讓我們在中國的關鍵技術領域有了另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

而這個“關鍵技術領域”或許就是大眾選擇牽手小鵬的重要因素。

“智能化”作為小鵬的核心標簽,自成立以來便投入重金深耕。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小鵬汽車發布了經過5年探索、累計研發投入超百億的全新平臺——SEPA2.0扶搖架構,該架構下車型將標配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采用了CI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并具備高速和城市智能輔助駕駛能力。

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一系列軟件能力偏偏是大眾的短板。

CARIAD是在大眾汽車前任CEO迪斯力推下成立的獨立軟件公司,由其親自督辦,本應負責Software 2.0軟件的研發,并將其應用到大眾、奧迪、保時捷等品牌的新車型中。但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后,CARIAD卻沒能按時完成研發工作。這導致包括保時捷Macan EV、奧迪Q6 e-tron等車型從2023年延期到2024年發布,奧迪Artemis技術平臺受到延遲,甚至賓利2030年電動化的目標也受到影響。根據大眾集團2022年財報顯示,CARIAD在2022年的營收為8億歐元,營業虧損21億歐元,而今年一季度CARIAD虧損達到4億歐元。

持續的虧損直指一個事實,那就是戰略調整過程并不順利,CARIAD逐漸成為集團“包袱”。因此在今年5月初,大眾汽車集團直接換掉旗下軟件公司CARIAD的大半個董事會,由彼得·博世接替德克·希爾根伯格出任CARIAD首席執行官。

盧晏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大眾在國內智駕和智艙軟件的本土化開發一直不順,小鵬在國內車企中又處于領先水平,所以在智能化方面將‘取經’小鵬,迅速補齊國內產品的短板。同時,通過技術合作今后也將反哺海外的技術開發,實現全球層面上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保持在第一梯隊的能力。”

盧晏認為,小鵬是國內800v電動化方面做的最好的企業之一,有利于今后PPE和SSP平臺的800v系統降本。另外從產品價格定位角度來看,小鵬和大眾的產品很接近,所以和小鵬的合作符合大眾ID、cupra等品牌的產品定位,是最理想的選擇之一。

雙方合作的“里程牌”意義

此次合作對于小鵬來說,意義也同樣重大。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鵬累計交付量為4.14萬輛,同比下跌39.93%,早已被對手趕超。作為對比,理想汽車上半年完成了13.91萬輛新車的交付,蔚來也累計交付了5.46萬輛,同比增加7.35%。市場表現的疲軟態勢,勢必對其財務表現有所影響。財報顯示,自成立以來,小鵬汽車持續虧損,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鵬的累計虧損已經達到了276.84億元,毛利率僅為 1.7%。

對于小鵬來說,中國車市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已成事實,想要繼續造車就需要龐大的資金“輸血”。而此次大眾入股不僅擴充了“糧草”,也再次證明了小鵬作為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的價值。

汽車行業分析師田力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大眾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也將為小鵬提供更廣泛的銷售渠道和市場營銷支持,幫助小鵬汽車拓展國際市場。通過合作,小鵬可以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潤率,同時還可以獲得更多的技術和知識產權,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加堅實地基礎。除此之外,小鵬的核心供應商亦將獲得更大的增長機遇。”

正如田力所言,作為技術領先的新能源科技企業、更是小鵬汽車產業鏈體系最大電池供應商的中創新航方面認為,隨著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的攜手,其它車企也必定會加強與歐美車企的合作,乃至吹響進攻歐美的號角,尋找中國汽車出海“向上”的一片熱土。

“無論是歐洲還是全球,都是中國車企和產業鏈企業的另一潛在機遇。以中創新航為代表的新一線品牌,也有望搭上‘順風車’進一步分享發展紅利。在材料技術創新、結構技術創新、制造技術創新和生態健康發展創新上進一步發力,并向海外市場延伸,成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翅膀。特別是在動力電池等技術上實力已獲得市場驗證,有機會搶占全球產業競爭新高地。”中創新航方面對記者如此表示。

而在小鵬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看來,大眾汽車集團和小鵬汽車高度互補的優勢是雙方長期戰略合作的基礎。雙方將互相分享智能電動汽車的技術和及工程能力,并相互學習。他坦言:“我很高興能為雙方的戰略合作貢獻我們的技術專長,同時為小鵬汽車和我們的股東創造價值。”

可以看出,大眾入股小鵬不僅將為雙方打造共贏的局面,同時也表明,之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更多需要依賴外來技術的支持,但至此,歷史將被改寫,進入全新發展格局。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