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視野】今年濟南將推出十大醫保重點項目!職工、居民門診慢特病病種數量統一調整至51個
【資料圖】
愛濟南記者:樊明明 濟南日報記者:張茜
3月21日(星期二)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抓項目 蓄勢賦能促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十場舉行。發布會上,濟南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文秀表示 ,2023年,濟南市醫保系統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強省會建設要求,圍繞“項目突破年”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出十大醫保重點項目,持續提升群眾在醫保領域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聚焦解除群眾疾病醫療后顧之憂,實施“擴面提標”三大項目。一是推動全民參保項目落地見效。在鞏固好現有97%參保率基礎上,深入挖掘參保資源,強化對重殘、低保等困難群體的幫扶,加大對大學生、青少年等群體的政策傾斜,優化對農民工、靈活就業等群體的服務保障措施,不斷提高參保質量。二是推動職工門診共濟保障項目落地見效。提高門診慢特病醫療保障能力,職工、居民門診慢特病病種數量分別由過去的26個、22個統一調整至51個;適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或降低報銷起付線,助推分級診療;逐步探索將符合條件的定點藥店納入門診待遇保障范圍,強化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提升群眾獲得感和認同感。三是推動長期護理服務提升項目落地見效。完善長期護理評估、服務、項目管理等規范標準,根據失能人員實際需求,實行“一人一方案”。探索將輔具租賃使用納入長期護理服務項目范圍。建設線上培訓考核系統,打造專業化、職業化服務隊伍。
(二)直面群眾在看病就醫中的堵點和痛點,實施“提質增效”四大項目。一是推動DRG付費改革質量提升項目落地見效。科學設置病組、權重和系數等要素指標,實現DRG付費標準與醫院技術水平、醫療費用增長相匹配;建立符合異地就醫特點的病組權重體系,把好費用審核關;以科學付費引導醫療機構優化內部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升基金使用效率。二是推動醫保數字化改革項目落地見效。積極融入“數字濟南”發展大局,協同有關部門做好民生領域基礎數據的歸集整合,實現人員信息實時共享;擴大“醫保易貸”試點范圍,緩解醫藥機構貸款難題;持續推動醫保電子憑證全流程應用和移動支付,讓群眾在更多醫療機構就醫實現“一部手機走全程”。三是推動中藥飲片聯盟采購項目落地見效。在省醫保局帶領下,高質量完成全國首次中藥飲片聯盟采購工作,適時啟動第二批聯采項目。協助辦好第三屆世界中醫藥互聯網產業大會暨首屆世界中藥(材)種植與互聯網交易大會,助推中醫藥產業數字化升級。四是推動醫保大監管建設項目落地見效。強化行刑銜接、行紀銜接,用好基金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凝聚基金監管多方合力。加快推動智能監控系統全覆蓋,動態完善醫保審核規則,探索建立信用就醫、信用診療制度,切實守好群眾“看病錢”“救命錢”。
(三)著眼提升醫保精細化服務水平,實施“強根筑基”三大項目。一是推動“醫保明白人”提質增效項目落地見效。進一步完善四級醫保服務體系管理運行制度,健全績效考核辦法。充分發揮“醫保明白人”宣傳政策、一線服務的作用,完善濟南醫保“幫辦代辦”微信小程序功能,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二是推動基層基礎鞏固提升項目落地見效。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持力度,為符合醫保結算條件的村衛生室配齊刷卡、掃碼機具。針對不同崗位服務需求,分批次、分主題、分類別強化培訓指導。加強定點醫藥機構協議履約考核評價,將評價結果與協議指標、支付政策等掛鉤,規范基金使用行為。三是推動醫保隊伍素能提升項目落地見效。提升全市醫保隊伍政治能力、科學謀劃能力、執行落實能力,注重在攻堅克難、應對復雜局面中提升境界、培養情懷、增長才干,打造“政治堅定、作風過硬、業務精通、廉潔勤政、保障有力、服務為民”的醫保鐵軍隊伍,為醫保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