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社保精準落子,下好工傷保險“大棋局”
通訊員 曹逸 全媒體記者 古瑾
今日鎮江訊 工傷保險作為一種基礎社會保障制度,無論對勞動者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一項“雙贏”的保障措施。近年來,鎮江市社保中心時刻緊盯工傷保險“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這一基本要求,健全完善工傷保險保障體系,不斷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織牢織密職業傷害保障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下好構建更加全面的參保繳費體系“先手棋”
“我們網點快遞小哥每天風里來雨里去,一直在路上跑,安全是家里面最擔心的事。”一位快遞網點的承包商表示,現在快遞員可以參加工傷保險,公司的壓力減小了,快遞員自身也有了保障,家里人就放心了。
近年來,鎮江市社保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緊盯重點行業、薄弱環節,以“點上突破”帶動“面上開花”,不斷擴大工傷保險保障范圍。持續開展社會保險專項擴面行動,實施非全日制從業人員、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人員和實習生參加工傷保險辦法;積極與郵政部門合作,落實快遞小哥全面參保計劃;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通過有效比對市場監管、稅務、民政、公積金、住建、公安等部門數據,及時發現未參保或未全員參保的企業,逐戶通知、即時督辦;持續推動非煤礦山、冶金、建材、船舶制造等高風險行業應保盡保。
2022年度,鎮江市工傷保險實際參保人數72.17萬人,同比增長近2萬人,基金收入3.45億元,完成收入目標112.38%,全市建設工程新開工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100%,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制度可及性不斷增強,工傷權益保障惠及更多群體。
下好構建更加規范的支付管理體系“關鍵棋”
“以前工傷職工醫療報銷時,需要各種證明材料,不僅不方便,對于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性也存在一定隱患。”鎮江市社保中心工傷科負責人陳亞琦說,現在通過協議醫療、聯網結算等信息化管理手段,進一步規范完善了工傷支付管理體系,構建了立體化、全方位的工傷基金“防火墻”。
鎮江市社保中心堅持打好“惠民生”“保安全”兩張牌,在減流程、建機制、解民憂的同時,嚴把基金“出口關”,為工傷保險基金上好“安全鎖”。目前,全市已有68家醫療、康復、輔助器具機構簽訂了工傷協議,進一步規范工傷醫療行為,出臺定點醫療機構考核辦法,落實醫療機構考核管理主體責任;在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率先開通聯網結算,加速推進鎮江第一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聯網結算工作;加強部門聯動、強化數據比對,嚴查先工傷后參保等違規行為,加大資金追繳力度;實現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次性醫療補助金等事項網上辦理;健全工傷待遇審核支付機制,規范審核支付流程,強化監督制約職能,堅決防止基金“滴、冒、跑、漏”。
鎮江市社保中心副主任張建忠表示,將繼續以規范化、信息化、制度化、便民化為建設目標,加強工傷支付體系的建設,重點突破技術、制度上的阻礙,構建動態監管機制,劃定管理閉環區間,推動工傷保險支付管理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下好構建更加安全的預防康復體系“致勝棋”
“人社部門根據我們公司、行業的特點,聘請專家為我們開發了工傷預防培訓課程,避免了泛泛而談、千篇一律,職工們反映都很好,希望以后人社部門能給我們自主預防的企業更多的指導和幫助。”鼎盛鋁業工傷預防培訓班負責人說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022年,鎮江市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提取了355萬元專項資金,對建筑施工、危化品等5個重點領域、67家企業、20個建筑工地和1所技工院校開展了工傷預防培訓;建立了“人社部門主導、多部門聯合、專業機構提供服務”的模式,通過開展職業病預防宣傳周、舉辦網上課堂、在微信公眾號開設“鎮江工傷預防”專欄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工傷防護意識;堅持一企一策、一企一檔,對鼎盛鋁業等自主預防企業進行上門指導,聘請專家為企業“量身定做”最急需、最實用的培訓課程、培訓教材;積極落實工傷職工定期待遇調整政策,減少工傷職工康復治療的后顧之憂;落實工傷保險浮動費率調整政策,全市下浮費率24514家,上浮費率2764家,通過“費率杠桿”提升企業工傷預防的積極性;為行動不便的工傷職工,提供工傷上門審核、上門康復等服務。
預防、康復是“三位一體”工傷保險機制的首要環節和最終保障。鎮江市社保中心堅持預防優先、康復兜底工作方向,既有效避免和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又能使工傷職工得到充分治療救助,為勞動者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的職業傷害保障。
下一步,鎮江市社保中心將持續增強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障中至關重要環節的全局意識,加強統籌推進、強化政策落實、堅持系統觀念,構建更加全面、更加規范、更加安全的工傷保險體系,全面提升我市工傷保險的保障能力、防護層次、安全水平,下好職業傷害保障的“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