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注:行政行為碼,公正透明司法的一個起筆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行政行為碼,公正透明司法的一個起筆
信息技術,為提升行政執法的透明度帶來更多可能。
浙江為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在全國率先推行“行政行為碼”。所謂行政行為碼,就是執法人員執行任務后,在“浙政釘”掌上執法端上進行操作,輸入相關信息,完成行政檢查,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包括27位數值的二維碼。這個監管代碼不僅不可篡改,還是行政行為全周期監管的唯一標識。(2月9日 法治網)
數字時代的生活場景中,人民獲取信息和表達意見的平臺越來越多。實現行政執法全流程公開透明,不僅能補益社會公平、提升政府公信力,還能有效避免執法透明度不足所造成的執法低效、腐敗等問題。而且,通過這種“指尖上”的司法,可以讓司法公開隨時隨地,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保障了公開的效率和質量,也能讓公平正義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社會的良好運行,離不開公民對法律的敬畏和遵守,也離不開執法者對法律的規范執行。我們看到,在這個平臺里,群眾(企業)可實時了解行政執法類事項辦理情況;案件當事人可查詢政策法規、案件辦理進度,獲取相關文書等;執法人員可實現執法事項在線辦理、實時跟蹤;執法監督員可實時監督或復盤倒查執法監管履職情況;社會公眾可實時了解行政執法類事項辦理情況,充分行使社會監督權利。
據統計,“行政行為碼”自去年11中旬起先試點應用以來,已統一賦碼1.9萬件,其中行政檢查1.3萬件,行政處罰0.6萬件,初步實現了業務全在線、流程全透明、監督全覆蓋、風險早感知。讓每一個執法者曝露在陽光下,讓每一次執法都由民眾看見,有民眾參與,徹底透明,足以有效檢驗監管的力度,廣度和深度。
法治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公平正義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行政行為碼”,就是浙江變被動的“要我公開”,為主動的“我要公開”的有益實踐。現實也告訴我們,執法規范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其法治權威和法治信仰的氛圍就越強,民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自然就越強。
平臺建起來了,執法主體和執法者,在每一項執法活動、每一個執法環節,都需秉承對法律的敬畏,對權力運用的慎重和節制。當然,不管是執法主體,還是平臺,都要靠人去維護其權威,司法公平的底層邏輯其實也是對人的約束。從試運行的數據來看 ,現在只是跑出了第一步,也是公正透明司法的一個很好起筆。后續如何跑的穩,跑出加速度,如何在執法高效、嚴謹、公平和執法公開之間厘清一個合適的尺度,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實踐。(陸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