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焦點:54家企業 3000個崗位 “虛席以待”
昨天,由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的2023年“創響江蘇”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在開發區人力資源市場火熱開場,現場54家企業提供各種就業崗位近3000個,吸引3400多名高校畢業生、返鄉勞動力、靈活務工人員進場求職,現場求職登記1264人,意向成交763人。
招聘現場人潮涌動
“你有相關車間經驗嗎?家住哪里?可以先登記一下!”“咱們公司薪資待遇怎么樣啊,有雙休嗎?”……上午9點左右,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求職的市民絡繹不絕。在各企業的招聘區域,企業招聘專員向求職者詳細介紹企業基本情況、招聘崗位和薪酬待遇等。求職者仔細觀看企業招聘信息,看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當即向工作人員進行進一步了解,現場一幅熱鬧的景象。
(資料圖)
“以前我在揚州一家物流公司打工,上周知道今天要開招聘會,來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家住儀征的吳先生一早便趕來招聘會現場。他告訴記者,畢業七、八年,一直留在揚州工作。這些年來,他深切感受到揚州的發展活力,就業環境也越來越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更好地為家鄉作貢獻。
“與去年首場招聘會相比,今年用工需求和求職登記人數均大幅上升。”川奇光電科技人力資源部科長楊榮告訴記者,開場不到10分鐘,就有5人當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據介紹,企業目前主要缺乏的是一線工作人員,包括領班、倉庫叉車工、生產技術員等,月薪都在6000以上。“這些求職者中,有的是從外地打工回來,不再遠離家鄉外出的,也有不少本地的,工資待遇和外出打工差別不大的話,他們就想留下來。”楊榮表示。
“我們今年有個新上的項目即將投入生產,車間需要招聘工藝技術員、操作工、設備技術員等一線員工200余人,節后的這場招聘會效果很不錯。”晶澳太陽能人事經理李濤介紹說,現場有不少求職者前來咨詢,并留下了求職信息,“相信新員工的到來,將有效保障公司車間用工需求,保證滿負荷生產,搶占兔年市場先機。”
工作崗位“含金量”很足
據悉,此次招聘會,共吸引了54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近3000個,涵蓋光伏、汽車零部件、電子新能源、機械制造、精密加工、化工等諸多行業,涉及普通操作工、鈑金焊工、研發工程師、財務會計、設備管理等多種崗位。
哪些行業崗位最熱門?薪酬情況怎么樣?記者梳理發現,本場招聘會的“含金量”也很足,制造業尤其是電子元件、器件制造工,其他機械制造加工工以及化工產品生產工,月平均薪資水平在5000元到12000元不等。軟件設計崗位開出的年薪最可觀,一些崗位標出了年薪8萬元到15萬元。普工需求最多,月薪在3000元到8000元不等。
“從參會單位愿意提供的薪資待遇看,崗位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元到12000元,部分技術崗位達到了25000元。”據開發區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往年不同,隨著疫情政策優化調整后,今年企業提供崗位的工資水平,均比去年有所增長。這些用工特點,反映出我市高新企業數量正在不斷增加,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經濟形勢也呈穩中向好態勢。
“我們公司提供食宿,宿舍環境好。對于有意向的求職者,入職后即可繳納五險一金。”現場一公司人事招聘負責人表示,自公司發展走上正軌,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之后,吸引了不少初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和應屆畢業生前來。“實習期間還有免費食宿,這一福利很吸引我,我立馬報名了!”今年22歲的馮曉小是一名南通的大四學生。她告訴記者,為了在家鄉揚州找到一份適合的實習單位,同時提前感受求職氛圍,她喊上同班同學一起“組團”來參加。看到很多求職者在自己的家鄉尋崗位,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畢業后回到家鄉發展的想法。
人社部門現場還設置了創業服務政策咨詢、職業技能培訓服務、職業指導,以及工會服務、政策法規、勞動監察等服務展臺,專門為求職者現場答疑解惑。
多措并舉促進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本場活動共吸引3400多名高校畢業生、返鄉勞動力、靈活務工人員進場求職,現場求職登記1264人,意向成交763人。
“本次招聘是開發區年后首場大型招聘會,現場情況可謂供求兩旺。”市人社局開發區辦事處副主任徐青介紹,新春伊始即舉辦大型綜合招聘會,既是貫徹人社部、省市有關“春風行動”的工作部署,也是為廣大用工企業和求職者搭建精準勞務對接平臺,解決節后“用工潮”和“求職潮”的重要舉措。
“不少企業今年招工意愿明顯增加,一些企業因為趕訂單春節期間也沒有停產。同時,農民工春節前返鄉意愿比前兩年更加強烈,且返鄉時間提前,要保生產就得保證員工及時返崗。”徐青表示,今年開發區人社部門提早布局,春節前跟蹤走訪重點企業,“一對一”精準鎖定重點缺工企業,通過用工余缺調劑、舉辦定向招聘、組織實習見習等方式幫助解決用工難題。
同時,結合今年“春風送暖”行動系列活動,持續做好人才和企業的用工對接,除新春首場大型招聘會外,還將陸續舉辦“就業直通車”活動,持續為勞企雙方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平臺,并且面向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失業青年、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各類重點群體提供針對性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