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訊:【閃のMacross】“元旦我買的雞肉飯,你卻踢翻了!”“是你小子先出的腳” YF19&YF21
“元旦我買的雞肉飯,你卻踢翻了!”“是你小子先出的腳”“我的CDV?借走不還是你小子吧?”“明明七年前是你小子自己搞丟的”“中學時我請你吃過兩次飯吧?”“我請了你十三回!”“你小子記得倒是清嘛”
【資料圖】
AD 2033年,統合軍通過了名為“超級新星”(Super Nova Project)的次期主力戰斗機AVF(Advanced Variable Fighter次世代全領域戰略戰斗機)開發計劃,作為AVF的戰斗機,要求可以單機使用Fold航法,不使用反應彈擁有對艦、對要塞進行攻擊破壞的能力,換言之就是單機擁有戰略震懾力。經過軍方內部的“次期主力戰斗機選定委員會”對各家開發公司提案的審核討論,最終決定由新星工業(Shinsei Industry)和通用銀河(General Galaxy)進行競標,并且決定以YF-19和YF-21作為開發代號。翌年(2034年)初,兩家公司同時開始了新機體的開發工作。(題外話:YF-18、YF-20的代號被其他的候補機型所使用,當然,最終都因為有欠缺而未被軍方選用)
YF19變形流程
2035年初,新星工業首先向軍方提交了YF-19的設計案,并通過審核。實際上,YF-19在交給軍方的設計提案中,除了新型熱核爆發渦輪引擎和使用高性能AI的飛行員輔助支援系統(Pilot Support System)等這些基本的東西之外,還提出了三種形態的機體造型:第一種是作為VF-11正常進化型的plane A,40%的部件可以和VF-11通用;第二種是裝備與VF-1相同型可變后掠翼的plane B,強調大氣圈內的作戰性能;第三種是采用了非常前衛的前掠翼造型的plane C。計劃的最初,YF-19并沒有象VF-17那樣強調宇宙戰的提案,但是,YF-19的開發小組大部分人是10年前開發VF-11的人,他們非常清楚新型熱核爆發渦輪引擎的搭載使以前由于推進劑槽容量所造成的問題完全消失了,所以新型機的開發不再是以在大氣圏內性能為主了,再加上軍方想努力擺脫到處可見的VF-11的形象,以一種全新的戰機取代舊式的VF-11,因此,在經過多方面的評估之后,原來被認為最不可能的提案plane C獲得采用。2035年5月,我們現在所知的YF-19基本定型。
2037年,YF-19 Prototype設計完成,YF-19開始正式試作。2039年7月,一號機出廠,9月,試飛開始。YF-19使用新型熱核爆發渦輪引擎,這種引擎最早在VF-15上使用,是將推進劑(氫或氦)激發至電漿狀態,送至噴嘴內產生小型核爆來產生推力。這種小型核爆能夠用跟熱核引擎相同方式控制。因此跟核彈爆炸一次將能量釋出不同,熱核爆發引擎能產生持續、穩定而且可加以控制的小型核爆。這種新型引擎的出現大大的提升了VF在宇宙中的推力,并且降低了推進劑的消耗量。因此VF-15 以后的機種理論上不再需要 FAST Pack 裝備來增加推進劑裝載量,FAST Pack改朝向武裝強化以及姿勢制御火箭推進劑搭載這兩方面來發展。YF-19搭載新型熱核爆發渦輪引擎更是不需要任何輔助,可自力到達衛星軌道。而且新型發動機在保證YF-19不失性能的前提下還有余力展開Pinpoint Barrier,Pinpoint Barrier的裝備使原來對VF-11來說是致命的微型導彈攻擊變得完全無效。裝備Fold Booster,使單機Fold成為可能,YF-19上裝備的Fold Booster可以施行20光年內的單程 Fold 航行。Fold 航法需要精密且龐大的計算,而上文所提到的飛行員輔助支援系統(Pilot Support System)正是以此為前提設計開發的。這是一套高度人工智能化的計算機系統,極大的提高了飛行員的作戰效率。實際上這個系統分為三個部分,簡單稱為系統1、系統2、系統3,系統1負責機體制御、自動導航和無人化控制(AI操控,可進行低程度的作戰)。系統2負責虛擬座艙顯示(這是YF-19特有的新設計,像GUNDAM中的全周顯示器一樣遍布于駕駛四周的顯示屏可顯示全方位狀況)、武器系統和電子對抗,YF-19的主動式隱形系統也是由這部分負責的,系統3負責戰場分析、Fold的演算和Pinpoint Barrier的演算,三系統分開工作,只要有一部分遭到病毒之類的入侵時另兩個部分會對其進行物理遮斷,同時分擔其工作,這時雖然性能下降,但是保證了安全性。新型機的結構在新星社內的“可變系統研究開發班”的改良下,使變形時間比舊型VF縮短了20%,更重要的是,在突擊形態下將駕駛倉完全收入體內,大大提高了格斗戰時飛行員的生存率。由于YF-19的系統工程師ヤン·ノイマン奉行“機體性能與操作性分開”的設計方法,極力提高YF-19的性能,連原來作為輔助飛行員的Pilot Support System也被設定成了以保持機體性能為優先,犧牲飛行員安全的模式,這雖然使Pilot Support System的存在本末倒置,招來一片試飛員不滿的罵聲,但卻使YF-19擁有凌駕于當時所有先進VF的超高性能(含YF-21)。因為超越人類極限的高性能,使YF-19被稱為了人類不可能操縱的機體,直到碰到了他的第七位試飛員——イサム·ダイソン。
YF-21是由通用銀河的天才工程師アルガス·セルザー所設計的機體,第一臺原形機在2039年10月出廠,12月開始試飛。和傳統設計的YF-19不同,YF-21集合了各項尖端科技的結晶。除了AVF所必需的系統以外,許多系統都是先進的原型,當然也包括了許多O.T.M.技術在內,如Quimeliquola Quaedlunn-Rau(女性杰特拉帝人的戰斗裝甲)使用的慣性向量控制系統。這些O.T.M使得YF-21在 Battroid Mode 看來很像杰特拉帝人的戰斗裝甲。這架先進可變戰斗機當然也使用了許多人類發明的新系統,如主動匿蹤裝置,可在許多電子系統上達到“隱形”的目的。YF-21在機體結構上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是可棄式四肢,和傳統VF不同,YF-19的主推進器不在兩條“腿”上,而是在背包上,四肢并沒有對飛行有嚴重影響,因此,四肢能夠在毀損嚴重時拋棄,避免造成變形時的拖累或對機體進一步的傷害。而這個時候雖然只能維持Fighter Mode,但是機體性能確會大幅提高(俗稱:Limit解除),不過與YF-19一樣由于機體性能超過人體極限,所以有相當大的風險,一般飛行員在Limit解除后也不會Power全開。與YF-19的虛擬座艙相對,YF-21上有一套寬頻感應器,這套系統能將所有可見以及不可見光譜以可見光的方式顯示,并可讓駕駛員在黑暗中以紅外線尋找目標,在雨中、霧中以紫外線尋找目標,或利用熱感應找尋隱藏目標。而且系統可以任意利用主動或被動模式尋找目標。主動模式中,系統會發出一道光線(可見或不可見光)并且利用反射找尋目標。被動模式時系統不發出光線。主動模式能夠提供更詳細的影像,但是被動模式能夠減少被紅外線、紫外線偵測到的機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YF-21上裝備的新型裝甲材料——QL-A型裝甲素材(Queadlnnn-A type Active Armer),這是裝備在女性杰特拉帝人戰斗囊上的裝甲的改進型,是一種半生化有機材料,有很高的強度并可承受相當大的彈性形變,是一種以柔克剛的防御概念。正因為這種材料有很好的彈性,所以YF-21的主翼可以為了適應各種速度而變成最合適的形狀,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可變翼”。
然而,在YF-21上最先進的是BCS(Brainwave Control System) 以及BDI(Brain Direct Imaging System) 系統。 BCS系統能讓駕駛員以人類的直覺思考方式來操控YF-21 ,并且配合BDI 系統讓駕駛員得知各項信息。但是BCS系統的缺點是需要駕駛員非常集中注意力才能控制機體。如果駕駛員精神遭受打擊則無法順利控制機體,一直要等到駕駛員冷靜集中精神為止。另一個缺點則是BCS系統會將駕駛員腦中閃過的念頭不經允許就執行。YF-21的駕駛艙仍然配備有標準的控制系統,預防駕駛員在失去與BCS系統聯機時仍然能夠以手動方式控制機體。而BDI系統能讓傳統顯示在抬頭顯示器、儀表上的各項信息顯示在駕駛員的心中,讓駕駛員感受到視覺、觸覺,并且能感受到機體平衡、機體力回饋。更能夠以CG表現各項數據圖形,但是BDI系統也有缺點。人類 / 杰特拉帝人的腦部并不是為了接收這些大量信息而生,使用BDI系統會導致駕駛員出現緊張、疲勞以及頭痛的現象。頻繁的使用甚至會導致許多精神征狀如︰失眠、焦慮、冷汗、雙手發抖以及情緒不安。在數周頻繁使用BDI系統后,駕駛員必須換班,讓他的情緒得以調整,醫官也可以開藥減緩上述的征狀。但是根治的方法只有停只使用BDI系統?,F今無法知道長期使用BDI系統會對駕駛員造成什么樣的結果。在機體設計上,由于有BDI系統,因此座艙的視線并不十分良好,但是在座艙中有預備用屏幕作為后援系統防止 BDI 系統失效,但是屏幕無法在戰斗中提供足夠的信息給駕駛員。這兩種新系統能讓駕駛員以思考的速度來感覺并控制機體,但是需要時間讓駕駛員熟悉,并且需要良好訓練的飛行員才能發揮系統的潛力,而且,這種系統偶爾會帶給駕駛員不良的副作用,包括YF-21計劃主任︰ガルド·ゴア·ボーマン也是患者之一。(注:YF-21一號機被沒有裝備BDI和BCS系統,而是普通的操縱系統,只有二號機Ω1上才有BDI和BCS系統)
2040年初,YF-19和YF-21的二號、三號機同時出廠,三號機留在地球做電子系統測試和各部分的疲勞破壞實驗,二號機被送往行星伊甸進行最終競賽測試,競賽地點是New Edwards Flight Center(新愛德華空軍基地),兩機的競賽代號分別是YF-19α1和YF-21Ω1。Super Nova Project進入最后階段。由于難以駕馭,YF-19α1在競賽之中屢次墜毀,并且有許多測試飛行員在先期測試之中喪命。最后,由イサム·ダイソン成為 YF-19 的測試飛行員。而YF-21Ω1由于裝備了BDI和BCS系統,由YF-21開發主任ガルド·ゴア·ボーマン親自擔任試飛員參加測試。在新愛德華的測試任務除了兩架AVF的實戰性能測試外,還要實驗各種新式武器,并且由統合軍評估。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套外掛武器整合模塊(YF/VF-Series External Heavy Weapons Module),能夠裝備在任何一種 VF Battroid Mode 的右臂上。擁有 Micro-missile 、雙管速射雷射槍、高出力雷射炮,其中的高出力雷射炮能夠一發擊穿舊式 HWR-00-MkII Monster 的裝甲。雖然擁有強大的火力,但是出現了許多設計缺點以及瑕疵。其中最危險的一項就是在高出力雷射炮超載時會引起爆炸,而且爆炸威力大到能夠摧毀一整架的VF-11。雖然有許多缺點,但是設計師們繼續努力,并且在 2044 年解決了所有問題。VF-Series External Heavy Weapons Module 被統合軍特殊部隊采用,使用在高火力需求、激烈對戰時。但是一但配備便無法變形的缺點仍然存在,這代表了 VF 無法依賴Fighter Mode的速度作戰。外掛重武裝模塊在統合軍中是秘密武器。在 2044 年后才在一些統合軍的主要基地或是戰艦上出現。外掛重武裝模塊能在Gerwalk Mode 或 Battroid Mode中裝備在右臂,并且能在必要時脫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