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聚焦 >

代表委員熱議“清欠”如何走向“根治”

基礎不斷牢固,任務依然艱巨(副題)

中工網北京3月10日電(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北夢原 趙琛)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農民工工資問題再次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農民工工資拖欠治理,多位代表委員瞄準工程建筑等重點領域,積極建言獻策“源頭治理”“長效機制”,發力點從“清欠”走向“根治”。

“隨著新冠疫情的流行以及外部環境種種不確定性因素的綜合作用,部分地區和部分行業的發展遇到了困難,一些企業欠薪問題又有所抬頭。”在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章義和表示,當前欠薪源頭呈現出復雜性,建筑業和服務業的欠薪風險有所加劇。

代表委員們表示,從2016年頒布《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到2019年成立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再到 2020年初公布《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隨著政策不斷發力,治理農民工欠薪頑疾的基礎不斷牢固,但任務依然艱巨。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高頻次調度安排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健全長效機制,工作成效顯著。應該抓住有利窗口期,推動實現‘無欠薪’目標,徹底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三箭勞務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組長陳雪萍表示。

“要嚴格督促相關企業落實‘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管理、工資保證金、專用賬戶管理和勞動合同簽訂’五項制度。”陳雪萍代表表示,徹底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需要持續規范工程建設領域市場秩序,從源頭上著力消除工資拖欠隱患。

“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是根治欠薪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黃久生也把目光投向源頭治理。他表示,目前工程建設領域監督管理還不夠規范,借用資質、層層轉包、違法分包、無用工主體資格的包工頭帶隊施工等問題仍有存在。

“用工隨意性大、勞動合同簽訂率低,這些都容易導致農民工工資被克扣或拖欠。”黃久生代表建議,治欠工作還需扎實制度籠子,全面推廣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同時加強建設領域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巡查,形成強大震懾。

針對建筑業場景復雜、工人流動性大、已經形成事實上的靈活用工形態的客觀實際,九三學社中央今年提交提案建議,加強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規范建筑業靈活用工,扎牢工資支付保障制度籠子,進一步健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施工總承包單位代發工資、工資保證金等制度。同時,強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強化工程建筑領域實名制和人、事、賬、卡統一的閉環管理。

標簽: 代表委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