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遞!美日韓的動漫文化
目前,世界動漫呈三足鼎立之勢—美國、日本、韓國。從美國的“加菲貓”到日本的“蠟筆小新”,再到韓國的“流氓兔”,一個比一個出格另類的卡通形象每每成為孩子們的主流消費。
(相關資料圖)
由于文化發源于各自的民族,所以美日韓三國在動漫文化上具有各自的特點。很多人以為當代文化發展到極具開放性的今天,各自的民族性和文化傳承都被淡化了,其實并不是這樣。
英雄人物式美國動漫
漫畫作品中,美國的歷史是最久的。他們在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就建立了一個超人類型的漫畫模式,這個英雄人物的連環圖畫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成熟。在40年代的上海,就可以看到印制得很精美的美國連環圖。《超人》當時叫《原子飛金剛》,主人翁還是地球人,但是后來的發展已經完全變了,不過人物的造型、故事的格局都沒有太多的變化。另外,還有以西部牛仔為主人翁的連環圖,還有著名的《迪克探案》等等……
美國的連環圖畫主流是兩家大公司壟斷的,他們的英雄人物連環圖畫以月刊的形式出版,像《蝙蝠俠》、《蜘蛛俠》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他們這些作品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當時最流行的時尚文化,最明顯的就是以電影的形式向世界傳播,拿我國來說,引進的幾個大片例如《獅子王》等,都是出自美國的連環動畫。美國連環圖畫的畫家們大多是畢業于實用美術學院和設計學院,他們擁有一手相當扎實的繪畫技巧,是美國當代實用美術的主力軍。他們在插圖、廣告、設計、連環圖畫等廣泛的領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美國的連環圖畫由于多年的經營,故事設計已經很成熟了,繪畫也相當精美。
視覺刺激式日本動漫
日本的漫畫,是在40年代通過手 先生的作品發展起來的。他把美國式的連環圖與動畫創作的經驗和日本的文化、社會結合產生了一個嶄新的日本漫畫文化,開創了一個漫畫王國的世界。日本最具實力的吉卜力動畫制作社和迪斯尼公司攜手開拓日本動畫電影的海外市場,《千與千尋》就獲得了2003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培養了世界范圍的日本動畫迷。
日本漫畫更注重的是創意,更接近日本讀者的欣賞習慣。“哈日族”的追崇者,給這個時代帶來了鮮活的特征,使90年代的跨世紀青年與80年代、70年代的青年有了明顯的標志性區別。其實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在追求新奇的時尚,日本受到強烈的卡通文化的影響,卡通文化追隨者的年齡段已不再是20歲的專利。在現今日本的街道上,滿目都是卡通人,服式超前,色彩鮮明,發色七彩,視覺刺激。
日本動漫發展到今天,品種極多,然而通觀日本動畫,我們也可看出那種日本文化精神中的毒素。在大部分日本動漫中,幾乎都可感受到那種冷酷無情的戰斗狂和無賴般的挑釁滋事的精神毒素。同樣是戰斗,美國動漫可以幽默化解,而日本一定要有拼個你死我活的格殺,不然沒完。日本文化里充滿戰斗的偏執,雖說動畫漫畫品種較全,但更多漫畫書、動畫片及其游戲都加著滴血的大刀片子和因施暴的欲望而膨脹欲爆的肌塊。
動畫在日本造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有許多團體每年舉辦各種動畫排行榜及類似金馬獎的“日本動畫大賞”等活動。而現在日本各高中、大學校慶時,幾乎都會舉行小規模的動畫欣賞會。電視上也會隨時以影片形式播放過去的優良動畫作品。在日本各地都有許多專賣動畫附屬品的連鎖商店。而在動畫迷之中,也組成了數百個以上的各種動畫俱樂部,并發行會刊。由此可見動畫已成為日本文化中極重要的一環。
愛國色彩式韓國動漫
在全世界很多國家當中,韓國是動畫、漫畫專業較多的國家之一。
1990年以公州大學的前身國立公州專科大學的漫畫藝術系為首,1995年在桂園造型藝術大學、公州影像情報大學、慶日文大學等5個教育機關里開設了與動畫有關的專業系等。韓國在卡通人物、游戲數碼圖示、網絡廣告等領域,動畫影像的活用特別突出。韓國教科書甚至采納了某些漫畫內容。
韓國漫畫中一系列可愛的FLASH新貴:流氓兔、中國娃娃、小土豆DORI、貓咪DOGO……在網絡內外大熱。
韓國動漫迷們最初也是從看日本片起步,又因為歷史原因,“讓孩子們看自己國家的作品”,這句口號總是讓韓國動漫人群情激昂。“拿來主義”的韓國動漫雖然風格上還帶有濃烈的日式痕跡,但激越的筆調多少透露出這個民族的精神氣質來。五六年前,韓國還是世界上惟一一個禁止日本漫畫進口的國家,《機器貓》等動畫片要進入半島,必須從姓名到衣著談吐都韓國化,連載雜志必須以日韓合作的形式發行。
但是防堵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連足球世界杯都可以合辦,動漫操作手段當然可以更多花樣,韓國認識到最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原創。韓國漫畫界賠本出連載雜志,扶持原創作者,一開始就瞄準動畫、游戲乃至影視的衍生效應,一有暢銷苗頭立即加大周邊攻勢,賺回成本乃至高額利潤。韓國動漫畫、網絡游戲與影視界相互傳遞腳本的雄心已是有目共睹,李明真的《世界末日RAGNAROK》啟發了RO網絡游戲。韓國第一部武打片《飛天舞》改編自漫畫家金惠磷的創作,由金喜善領銜主演。
知識性與娛樂性兼備,那么,更深層次的人文思考呢?動漫畫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各種題材和類型片上“炒冷飯”已經到無可再炒時,必然重新關注人類自身。韓國在這必不可少的領域中的努力也同樣值得肯定。2004年度第1屆“大韓民國創作漫畫征文展”獲獎作品集《77年生》(nexus)就是這樣一部全方位地關注生活的結晶。《那個女人、你、我或我們》以三個年輕的劇場女售票員為切入點,描述了她們如何在金錢和壓力面前達成諒解,兼具漫畫和散文的獨特形式。
老牌強國的美國,發展成熟的中生代力量的日本,及后起之秀的韓國,唱響著各自的動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