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全球報資訊】清朗中秋離不開優質優價月餅


(資料圖片)

原標題:清朗中秋離不開優質優價月餅

8月15日,《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以下簡稱第1號修改單)正式實施。第1號修改單重點規定了月餅的包裝層數從最多不超過4層減少為最多不超過3層、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月餅的包裝成本占銷售價格比例等,旨在推動月餅行業健康規范發展。

不重“里子”重“面子”、不重質量重價格……近年來,作為承載了傳統佳節文化內涵的節日特色美食,月餅逐漸偏離了其作為食品的本質屬性,被賦予過多的禮品屬性。第1號修改單的制定實施,正是出于遏制由此產生的過度包裝、“天價”月餅等消費頑疾,推動月餅市場回歸理性,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營造良好社會風尚。

盯住小小的月餅不放,絕不是小題大做。過度包裝、“天價”月餅的出現,來自于好面子、講排場、喜攀比等追求奢華的畸形市場需求和部分企業刻意炒作、推波助瀾等多重因素,既不符合綠色簡約環保的消費要求,也在無形中散播和助長了奢靡之風等不良社會風氣。

遏制過度包裝和“天價”月餅,關鍵在于綜合施策、同步發力。從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發布《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到今年市場監管總局、工信部聯合發布第1號修改單;從今年4月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14家行業協會共同發出“反對商品過度包裝踐行簡約適度理念”的倡議,到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近年來,有關部門針對過度包裝、“天價”月餅等問題,持續加大治理力度,推動月餅消費回歸理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和“食金之風”的形成類似,過度包裝和“天價”商品問題的產生并非一朝一夕,其治理也不能指望著畢其功于一役,需要從規范企業生產、加強市場監管、引導消費行為等多方面著手。

眾所周知,過度包裝和“天價”之間,有著“相輔相成”關系——企業要將普通的月餅賣出“天價”,必然要追求看上去有排面的包裝,而“天價”月餅則需要過度包裝來支撐其不合理高價的“面子”。第1號修改單和《公告》的發布實施,就重在一手抓過度包裝,一手抓“天價”月餅治理,可以實現同步治理、同步見效。

標準的修改,并不是要限制行業的發展,而是為了更好地規范和引導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月餅和粽子等食品回歸其食品屬性。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的宣貫實施,及時開展培訓活動,推動企業提高認識、履行責任、用標達標,做到員工知標準、生產用標準、產品合標準。同時,要以標準宣貫為契機,加強對消費市場的教育引導,讓消費需求返樸歸真、讓消費行為回歸理性、讓綠色消費成為主流,形成健康綠色消費新風尚,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遏制“天價”月餅,倡導清朗中秋,需要真正將第1號修改單落到實處。各相關部門要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加強對線上線下市場過度包裝、“天價”月餅、搭售商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測和查處,形成全面監測、從嚴查處、聯合懲戒、及時曝光、有效震懾的監管態勢,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和綠色消費的觀念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有關部門要傾聽企業心聲,回應企業訴求,解決企業發展堵點難點痛點,創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讓月餅企業“輕裝上陣”,激發企業開展產品創新和市場競爭的活力。

遏制“天價”月餅,倡導清朗中秋,需要月餅生產企業始終把責任挺在前面。月餅生產企業要不折不扣落實第1號修改單和《公告》等要求,在嚴格兌現質量安全承諾的同時,將研發、生產、廣告等市場營銷的重點,放在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改進生產工藝、優化產品供給上,時刻思考謀劃如何以更多優質優價的月餅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真正讓月餅價格回歸。(張文禮)


標簽: 市場監管 消費行為 相關部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