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月內約400億元資金借道ETF流入A股 產品加速創新支撐資本持續涌入

本報記者田鵬

今年以來,在A股市場持續震蕩大背景下,ETF產品在數量和管理規模上步履鏗鏘,走出逆勢攀升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22日,ETF上市產品總數達819只,較年初增加73只;產品總規模超過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0.21萬億元。以易方達創業板ETF為例,今年以來,該基金份額增長了112億份,增長率高達124%。

而在產品數量和規模提速雙升的過程中,以8月份表現最為亮眼:8月份以來,月內全市場股票型ETF增長634億份,這也就意味著大約有400億元資金通過ETF凈流入A股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份ETF份額逆勢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配置信心。”市場人士表示,ETF作為助力普惠金融、服務居民財富管理的重要產品之一,具有參與門檻較低、費率較低等特點,從而增加了投資者交易的便利性,受到了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的廣泛認可。

除了產品本身對于廣大投資者頗具吸引力外,隨著相關產品規模的持續擴大,其對A股市場的持續穩定也將帶來積極效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從國內市場來看,ETF在促進國內權益基金發展,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落實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戰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ETF市場的持續發展將為A股市場沉淀更多優質的長線配置型資金。

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股票型ETF規模已經超過1.26萬億元,成為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另外,從幾大發達經濟體亦可看到,其對于ETF產品的高度青睞。例如,美國主要通過養老金計劃增持ETF,日本央行則直接持有ETF,這都對穩定股票市場、吸引長線資金產生了重要貢獻。

此外,毋庸置疑的是,ETF的短線交易型資金呈現出的“高拋低吸”特征,將有效平滑市場波動。

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認為,在下跌行情中,投資者往往會基于定投、網格交易等策略,更積極地參與到ETF配置中,從而將有效避免“追漲殺跌”的非理性投資行為。

根據海外經驗,在歷次金融危機期間,ETF一直都是穩定市場的重要工具。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例,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下,2008年全年全球共同基金(不包括ETF)凈銷售額為-2567億美元,但ETF卻實現凈銷售額達1875億美元,成為唯一實現資金凈流入的基金資產類別。

正是得益于ETF產品兼顧投資者青睞及穩定市場效用突出的特點,對于ETF產品的創新力度有增無減,新產品面市正跑出“加速度”。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7月份以來,先后有17只ETF基金成立,發行份額約129.61億份;此外,證監會8月以來批復20多只產品,其中包括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支持國家戰略的產品。

從已上市產品來看,以深交所為例,近年來,深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服務國家戰略的寬基、行業主題及策略產品。截至7月底,創業板、滬深300、中證1000、國證2000等龍頭寬基產品及相關策略產品合計規模超過1800億元,芯片、半導體、電池、新能源等科技領域主題基金合計規模超過900億元,醫藥、消費、農業、能源等關系國計民生的主題產品合計規模超過700億元。其中,創業板、創業板50等創業板系列指數產品規模增長迅速,已由2020年底的388億元增長至今年7月底的906億元。

“可以預見,隨著ETF市場持續擴容,未來將有更多資金注入資本市場。”市場人士表示,從更深遠的角度來看,這也是踐行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初衷的體現,進而切實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