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青睞私募投資 跨界更需強化合規意識|焦點訊息
上市公司跨界“創投圈”的熱情仍在升溫。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超50家上市公司設立或參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近日茅臺集團參與出資設立私募基金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相關資料圖)
在私募股權投資迎來大量“活水”的同時,行業出清也明顯加速,一些上市公司注銷了旗下的私募。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跨界“創投圈”為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注入了活力,但在把握投資機會的同時也要做好風險防控,上市公司參與私募基金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有待進一步明確。
6月29日,鼎捷軟件和浙江東方兩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共同成立東方鼎捷綠色智造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基金規模為5億元。該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將重點投資與碳中和相關的綠色經濟、數字經濟與新制造領域的高成長性項目。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貴州省結構調整國資貳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于6月25日成立。該基金的合伙人分別為茅臺集團和貴州黔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為14億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至少55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關于參與投資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公告,基金投資方向包括醫藥、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拉長時間來看,2022年,上市公司發布參與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公告的數量超過120個。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表示,上市公司跨界“創投圈”為私募股權行業注入了活力,同時私募基金也能為上市公司融資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另外,參與成立產業基金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行業內的標桿企業,對所處行業更為了解,也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助于提高私募基金的專業投資能力。
在上市公司紛紛跨界“創投圈”的同時,跨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值得探討。
今年3月,上市公司南京公用發布公告稱,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于對南京公用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以下簡稱“關注函”)。關注函提出,需要南京公用結合公司主營業務、投資金額、擬投資項目等安排,說明本次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符合公司經營戰略及目標。
從公開資料來看,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關于終止參與私募基金計劃的公告數量顯著增加。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關于終止參與私募基金計劃的公告數量達11個,而去年全年相關公告數量為16個。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股權投資是實業公司完善自身商業生態、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不過,上市公司設立或參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時應考慮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避免可能導致的利益輸送、關聯交易和內幕交易等問題,強化內控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跨界但不越監管紅線。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