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財經 >

熱消息:去年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77億美元


(資料圖)

“鑒于當期境內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貢獻應該是來自于非美貨幣匯率和股債價格反彈的正估值效應。”管濤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外匯儲備規模下降1.3萬億美元至11.6萬億美元,降幅為10.22%。業內專家認為,2022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全年基本穩定,始終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四季度連續3個月上升,有利于外界增強對我國經濟的信心,充分發揮了國家經濟金融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對于下一階段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溫彬認為,展望2023年,受高通脹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速和外需可能放緩,但我國對外出口潛力大、韌性強,經常項目將繼續保持順差格局。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穩固回升,人民幣資產仍具備較大吸引力,資本和金融賬戶趨于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總體平穩,有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

管濤表示,展望未來,以美聯儲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緊縮影響進一步顯現,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加之我國回歸匯率政策中性,人民銀行基本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化干預,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