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點評!AI繪畫火出天際!巨頭紛紛加碼的AIGC會是下一個藍海賽道嗎?
上傳照片,輸入幾個關鍵詞,輕輕點擊就能得到一張二次元漫畫圖像。當然,寵物貓和寵物狗可能被識別成“可愛幼女”和“肌肉猛男”,人物照片的AI生成圖則可能直接“跨物種”成各種小動物乃至物體。
自11月以來,各類AI繪畫軟件突然在國內火出天際,“馴服AI”也迅速風靡國內社交網絡。作為AIGC技術應用的分支之一,AI繪畫成為AIGC第一個破圈的落地應用,近期市場熱度及資本關注度頗高。國泰君安分析師預測,未來五年,或將有10%至30%的圖片內容由AI參與生成,相應將有600億元以上的市場規模。
(相關資料圖)
多位受訪的專家人士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AIGC、AI繪畫都不是新概念,但AIGC行業還尚處于孕育探索的起步階段。但盡管如此,全球范圍內仍掀起一股AIGC投資熱潮,眾多互聯網巨頭和初創企業紛紛入局。
美圖股價暴漲
12月7日,美圖公司(01357.HK)早盤拉漲逾40%,一度觸及1.75港元,創出年內新高。當日收報1.49港元/股,漲幅24.167%。
消息面上,美圖旗下APP Meitu憑借AI繪畫功能在海外市場風靡。根據iPhone最新的免費榜單,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地區,App Meitu均列免費榜單前三。
美圖公司方面在回復《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Meitu的AI繪畫功能剛剛在部分產品中上線,數據呈穩健上升趨勢。用戶主要從使用難易程度、完成度及AI繪畫表現方面給予其好評。據海外用戶反饋,Meitu的AI繪畫功能界面友好簡潔,操作上省時省力,且支持一鍵生成多種畫風。
據悉,AIGC一直是美圖影像AI技術研發的關鍵領域,AIGC的細分場景眾多,美圖更關注圖像生成、視頻生成及圖像與文本間的跨模態生成。
《華夏時報》記者從美圖公司獲悉,早在2017年,美圖已經在人像風格化領域推出可以生成CG、線稿、繪畫、手繪、動漫化身等等豐富有趣的拍照功能,為用戶提供創意玩法。目前美圖公司旗下美顏相機、Wink、蛋啵等多款產品均已上線AI繪畫功能,根據不同的產品屬性,AI繪畫功能各有側重,產品受眾主要是年輕用戶及二次元圈。
2016年底,美圖公司登陸港交所,定位為香港第二大互聯網公司,成為當時繼騰訊之后港股最大的互聯網IPO.運營數據方面,公司上市之初月活躍用戶數量(MAU)4.56 億,此后逐年遞減,據2022年中報顯示,月活躍用戶數量已降至2.41億。
談及美圖公司近年的發展情況,安信元宇宙研究院院長焦娟認為,從互聯網產品的角度,近幾年美圖受關注度一般,“AI繪畫能否給美圖帶來長久的流量,核心取決于美圖怎么去用AI作畫,是疊加于原有業務,還是另辟一塊新業務。”在她看來,前者更有成功概率。
截至12月8日收盤,美圖公司報1.52元/股,漲2.01%。但與上市之初的高點相比已跌去九成。
AIGC元年開啟
AIGC(AI-Generated Content)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生成內容來生成內容的一種形式。2022年被稱為AIGC元年,AIGC也被認為是元宇宙的核心基礎設施。
今年年初,AI繪畫已開始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獲得大量的關注。2月,一款名為Disco Diffusion的AI圖像生成程序爆火,它可以根據輸入的關鍵詞自動渲染出相應的圖像,這款程序面向大眾開放,不僅吸引了國內外受眾開始使用AI進行圖像繪制,也帶動了一大批AI作畫工具的興起。
今年9月,一幅由AI繪畫軟件Midjourney生成、名為《太空歌劇院》的AIGC繪畫作品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的新興數字藝術家競賽中獲得“數字藝術/數字修飾照片”類別一等獎,這一消息一時間引發巨大爭議和激烈討論。
焦娟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本質上是“C”,但核心是AI去“G”,所以AI能力,尤其是算法與相關方向的龐大數據庫,都是壁壘很高的。“AIGC的產業價值有兩方面:一是將創作者的范疇擴大至AI,AI創作的作品,數量多、質量有一定的保障;二是協助于單一創作者去擴大創作范圍,如我是一位寫字的作家,可以借助于AI去創作我擅長領域的畫、建筑、視頻等,放大我個人的作品范圍。”焦娟說。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GC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處理文字、語音、代碼、圖像、視頻、機器人動作等格式內容,在重塑眾多行業或場景的同時也孕育這巨大的商機。
廣發證券認為,AIGC迅速爆發,商業化空間廣闊。AI繪畫、AI問答等分支相繼爆發,AIGC正成為PGC和UGC之后的全新內容創作模式,相關應用有望隨用戶數的高速增長而迎來可觀的變現空間。積極布局AIGC的相關受益標的,布局的上市公司有視覺中國、藍色光標、中文在線、萬興科技、昆侖萬維等。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A股涉及Web3.0與元宇宙技術的多家上市公司確實開始了商業變現的探索。其中,藍色光標的“創意畫廊”平臺于11月10日上線,支持用戶生成抽象畫作并用于虛擬人創作、AI營銷、DTC電商等領域;萬興科技也于11月10日宣布布局AIGC,首款產品萬興AI繪畫開啟公測;中文在線也已推出AI繪畫功能、AI文字輔助創作功能等;昆侖萬維成立的Star X MusicX Lab目前已經正式銷售AI 歌曲;而視覺中國11月22日起限量發售的AIGC數字藏品均售罄。
而近期在國內社交網絡“火出天際”的AI繪畫軟件則主要集中在小程序及APP,如意間AI繪畫、盜夢師、Style art、滴墨社區、Uni Dream等,以及網站draft.art等。其中,根據小程序“意間AI繪畫”披露的后臺數據,自2022年9月30日平臺上線到2022年11月12日,平臺用戶由0增長到了117萬人,其中,11月11日單日用戶增加65.7萬人。
隨著小程序的爆火,短視頻平臺抖音也迅速上線了AI繪畫特效,同時,此前騰訊上線了“QQ小世界AI畫匠”活動,百度也推出了首款AI藝術和創意輔助平臺“文心一格”。
商業化落地仍待時日
《華夏時報》記者觀察發現,AI繪畫之所以風靡國內社交網絡,一方面是由于一鍵就能將自己的照片轉化、生成多種畫風的卡通畫,另一方面是很多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AI繪畫“翻車”照片吸引較多流量。
對此,焦娟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AI作畫也才剛開始,所以才爭議巨大。“翻車”確實很正常,因為AI負責作畫本身就是單向的,并不用去負責“符合人類的審美”,“審美”是用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與喜好,欣賞或無法欣賞都很正常。
而除了審美差距,AI繪畫還時常生成詭異的畸形圖片,充滿趣味和爭議。記者使用近期熱度極高的小程序“意間AI繪畫”,選取了一張貓咪照片導入,設置關鍵詞為“灰色小貓咪”“可愛”,而軟件通過AI生成的畫面變成了一只“雙頭貓咪”。
郭濤認為,當前,AIGC賽道尚處于孕育探索階段,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不成熟、內容堆砌且質量層次不齊、成熟的商業應用場景較少、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及技術倫理挑戰等突出問題,短期內還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大眾在驚嘆AI繪畫技術的發展速度的同時,也在憂心與質疑AIGC的商業化問題。除了技術缺陷,版權爭議和政策監管是AIGC當前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那么,AI繪畫能否構成作品,又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對此,郭濤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目前,人工智能還處在傳統的弱人工智能階段,必須高度依賴人類對實際問題的建模, AIGC相關應用以各類輔助創作功能為主,依托海量圖片、視頻等素材,簡單進行加工重組后產生新內容,存在產生重復性作品的概率,作品不具有獨創性,作品不應該具有相關版權。
焦娟表示非常看好AIGC在中國的應用,“行業先行,配套后續再跟上;在中國,嚴格意義上的作品是必須經過牌照方的審核的,故當下可以稱為內容,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作品。能作畫的AI本質上屬于資產,是能進一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后續應該會走向著作權等法律保障的范疇的。”
近幾年,國家開始逐步重視版權保護工作,相關政策也在陸續出臺。國家版權局也曾表示,“將把圖片版權保護納入‘劍網’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圖片市場版權秩序。”
“未來,隨著深度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成熟,人工智能有望產生獨立的思維和意識,作品真正擁有‘獨立靈魂’,才會擁有著作權。另外,目前缺少對AIGC作品的著作權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立法上還尚處于空白地帶。”郭濤表示。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標簽: 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