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資訊】手捧“金葉子” 闖出“致富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冬日的暖陽灑在綠油油的茶園,一壟壟整齊的茶樹在視線中延展開去,泛著光的肥厚葉片間,零星點綴著白色的茶花……12月7日上午,記者走在儀征市馬集鎮方營村的茶園里,感受到一派生機盎然。日前,國家農業農村部公示396個村鎮為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儀征馬集鎮方營村是揚州市本批次唯一入選的村鎮。
“現在賣茶不用愁,茶葉直接賣給合作社。”茶農吳春宏與茶葉打了30多年交道,他一邊干活一邊告訴記者,“茶園里的活多得很,要除草、施肥,一點都不能馬虎,要是秋冬管護做不好,來年的茶青就長不好,茶葉就賣不起價錢。”
方營村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得天獨厚的優質土壤和氣候條件,為茶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但過去散戶種植規模小,管理方式粗放,加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茶葉種植并沒有給村民生活帶來多少改善。
方營村黨支部書記周丹說,2009年,方營村成立方營綠盛茶葉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通過土地入股、邀請專家培訓、提供田間管理等方式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同時簽訂茶葉收益協議,讓村民吃下“定心丸”,帶領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方營村有常住農戶529戶,從事茶葉種植的有495戶,其中與綠盛茶葉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的有378戶,目前已累計帶動農戶增收1000余萬元,種植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超8%,合作社還為附近大齡勞動力提供了百余個工作崗位。”周丹說。
茶產業發展迅速,村子的面貌煥然一新,但周丹仍不滿足。“方營綠盛”綠茶能否為村里帶來一勞永逸的收入?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但人手不夠來不及采,茶葉品質就會下降,收益也受影響,能不能延長采摘時間?村里的茶產業如何才能更進一步,村民怎么才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經多次赴外地取經,請教專家,研究嘗試,2018年,方營村有了自己的紅茶生產線,也擁有了自己的紅茶品牌——“方映紅”;以千畝茶田為基礎,充分利用毗鄰353省道的優越區位條件,方營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系統整合優勢旅游資源,在茶產業帶動下拓寬茶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之路。2021年,方營村被納入儀征市旅游“1號公路”建設范圍,村里積極謀劃,聯系實際發展以農情農事、田園觀光、農耕體驗為主題的鄉村休閑旅游活動,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約1萬人次,帶動全村旅游消費收入約20萬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茶旅融合是產業壯大、村民進一步增收的必經之路,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手捧“金葉子”、腳踩“致富路”,周丹對村子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