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播報】瞄準兩大難題,我國加快糖料產業技術攻關
(資料圖片)
2月25日至26日,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40余名崗位科學家,以及26個綜合試驗站負責人齊聚昆明,全面研究分析我國糖料產業的重大技術需求,聚焦糖料重大問題,探討攻關方案和實施技術路線,支撐糖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食糖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我國是世界第四大食糖生產國和第二大食糖消費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既產甘蔗糖也產甜菜糖的國家之一,常年糖料種植面積2050萬畝,其中甘蔗1750萬畝,甜菜300萬畝。
近年來,針對甘蔗品種改良滯后的重大問題,我國建立起甘蔗育種評價體系,采用核心家系選育方法、經濟遺傳值評價等育種新技術,加大了高糖抗逆品種選育力度,育成桂糖42號、桂柳05-136、云蔗05-51、云蔗08-1609等新品種,實現我國新一代甘蔗品種改良,使主產區出糖率突破13%,成為世界上高蔗糖分和高出糖率的地區之一。在甜菜糖料產區,從整地、施肥、精量播種等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甜菜綜合機械化率在90%以上。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國糖料產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糖料產業存在的技術問題也日益凸顯,一是甘蔗全程機械化收獲發展緩慢,糖料蔗生產人工成本高,產業競爭力下降;二是甜菜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種子占有率低,國外種業公司占據甜菜種子市場,影響我國甜菜產業發展安全。
據悉,“十四五”期間,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將聚焦甘蔗糖料全程機械化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甜菜種子產業化兩個重大課題,開展適宜甘蔗機械化的新品種選育,通過崗站聯合,在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機械化收獲作業及壓榨加工等環節進行技術集成,以制糖企業為主體,加快推進甘蔗機械化發展。同時,以甜菜高產高糖抗病品種選育及種子產業化為目標,突破單芽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推進甜菜種子丸粒化加工技術、包衣材料配方技術和醒芽技術攻關,加快國產甜菜種子的產業化應用,實現全基因設計育種,搶占國際糖料產業科技制高點。
標簽: 技術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