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電視藝術評論周在杭開幕 34篇(部)作品獲推優表彰

6月28日,“智見未來·藝鑒時代:2025中國視協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電視藝術評論周”活動在浙江杭州開幕。現場對34篇(部)榮獲第一屆中國電視與網絡視聽藝術理論評論的作品進行推優表彰。

在媒體深度融合、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構建具有中國氣派、世界胸懷的電視藝術評論體系,以評論之力推動創作繁榮、引領審美風尚,是回應時代之問的關鍵。

中國視協理論評論專業委員會會長王一川從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雙重維度,闡述了新時代文藝評論的使命與擔當。

“優秀的評論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王一川認為,面對技術變革與藝術創新的雙重挑戰,評論者需提升自身能力,發出有深度、有溫度的聲音。同時,他強調,文藝評論需培育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銳度的評論人才隊伍,為行業發展提供前瞻性指導。

6月28日,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開幕式揭曉了第一屆中國電視與網絡視聽藝術理論評論推優活動結果。據悉,此次推優活動與金鷹獎評選機制貫通,共評選出15篇電視與網絡視聽藝術評論文章、12篇理論文章、5篇網絡文章及2部著作。獲獎作品聚焦行業前沿問題,在技術革新與人文關懷之間尋找平衡,展現出對中國視聽藝術發展的深刻洞察。

浙大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中國長三角紀錄片創作研究中心的霍文博,憑借對浙產劇《我的后半生》的深度評論文章,榮獲“網絡文章”推優表彰。他在采訪時表示,研究團隊聚焦銀發族的婚戀現狀,剖析對比原著與改編劇之間的時代差異,呼吁文藝創作能夠更貼近現實生活。

“劇中對大學教授的刻畫存在一定局限。”霍文博說,“我們希望通過評論引導文藝創作者將關注更廣大老年人的真實生活。”

浙大城市學院校長楊波表示,此次活動為學校與行業搭建了深度對話的平臺,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機,有助于推動學校與行業在更高層次上的合作與發展。

據悉,本次電視藝術評論周將持續至29日,來自國內視聽行業的相關領導、專家學者及業界精英將通過專題研討、學術對話等形式,深入探討新時代文藝評論的創新路徑。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