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環球新視野】想象未來,更要創造未來


(資料圖)

原標題:想象未來,更要創造未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兔年春節的大銀幕上,月球不再是白兔搗藥的廣寒宮,而是在《流浪地球2》里被摧毀,換來人類文明延續的希望。

隨著《三體》《流浪地球2》等影視作品的接連登場,對科幻迷來說,這個兔年有望成為一個國產科幻大年。事實上,從古代到當代,從神怪到科幻,我們從來不缺掙脫現實引力、描摹未來圖景的文學作品。進入新世紀,靈感豐沛的創作者們造成《全頻帶阻塞干擾》,來到《水星播種》,在《詩云》里吟詩,乘著《地鐵》譜寫《荒潮》狂想曲……這些作品以波瀾壯闊的想象力,嘗試揭開未知世界的面紗,展示了人與自然通往未來的無限可能。

想象力為創作插上翅膀,更是發展進步的驅動力。比如過去許多科幻小說熱衷探討的人工智能,經過數十年來的發展與積累,已經出現在藥物研發、無人駕駛、城市管理等不同應用場景中,帶動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幻作品的想象力不但具有前瞻性,還形塑了大眾對新事物的理解,樹立起尊重科學、崇尚科學以及反思科學的社會觀念。

科幻盡管想象高渺,卻仍有其現實根源。它的誕生離不開科技快速發展的現實土壤,更與人的自我意識息息相關。在《索拉里斯星》中,主角來到外星球,發現覆蓋星球的膠質海洋能夠映射出人類內心最深處的執念,這正如我們在想象未來的同時也在觀照自身,并通過自省來回答對未來的困惑。

當然,科幻并不等同于未來。未來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信的是,科幻作品虛構未來,人選擇創造未來。新的一年已經開啟,讓我們以實代虛,腳踏實地,努力把想象變為現實。如此,哪怕從遠距離看來,地球只是一個“暗淡藍點”,也能因人類的存在而偉大。(周程祎)

標簽: 創造未來 科幻作品 無人駕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