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門:消除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還需繼續加油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消除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還需繼續加油干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走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新征程,絕不是輕輕松松的。在這個事情上要算大賬、算長遠賬,只有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才能把關系億萬人民身體健康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大事辦好。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2022中國藍天觀察論壇上發布了最新報告《大氣中國2022: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報告橫向對比了全球20個國家在清潔空氣與氣候變化領域的進展與成績,結果顯示,中國不僅已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而且多項排放控制標準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成績來源于主動作為和精準施策。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制定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4.8%,全國優良天數比率為87.5%,較2015年提高6.3個百分點。如今,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已成為常態。
實踐證明,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是辯證統一的,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比如,通過能源與產業結構調整、節能增效等方式,我國在過去十年間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尤其亮眼,目前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一半的份額,我國也成為全球汽車新車銷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國家。2021年,“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內容,被寫進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還應當看到,大氣污染是多年積累的結果,治理環境污染的沉疴,過程中必然會有曲折和反復。在秋冬季,由于區域氣象條件較差、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一些地方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就會很嚴峻。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可以說,這是為打好新一輪“藍天保衛戰”指明了方向。
具體到操作層面,不久前,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包括1個總體文件、3個行動方案,即《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從總體要求到重點工作,再到保障措施,《行動方案》都作出了針對性部署,以確保我國空氣質量能夠持續改善。
當然,走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新征程,絕不是輕輕松松的。社會各界還需齊心協力,而且要做好付出一些代價的充分準備。一些地方要承受短期的、局部的經濟下行壓力,企業要投入更多資金大力治理污染……這些付出,是值得且必要的。在這個事情上要算大賬、算長遠賬,只有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才能把關系億萬人民身體健康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大事辦好。
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奮斗。消除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向著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目標,我們要繼續努力加油干!(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