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頭條丨先游后付 期待“信用+”推動行業迭代升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先游后付 期待“信用+”推動行業迭代升級
弓長
據《工人日報》11月13日報道,近日,安徽黃山風景區上線“先游后付”服務,游客可以0元預訂景區門票、索道票,先游后付、不用不付,靈活安排時間和行程。
疫情對旅游市場的影響不小,在如何重新獲客、激活人氣等問題上,不少旅游景點、景區都做出過免門票、送代金券等積極嘗試,并取得一定效果。此次黃山“先游后付”,可謂站在游客視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服務的靶向性更明確精準。
在傳統旅游消費模式中,游客往往需要預先支付酒店住宿、景區門票、餐飲等全部費用或部分訂金,如果行程有變,退票、退費等問題不僅程序煩瑣,且常常伴隨扣費甚至不退費等損失。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旅行途中的不確定因素不少。有關部門三令五申,如因政策調整導致消費者行程取消、無法出行,商家應該無條件配合消費者做好退費等善后工作,但仍有一些商家無故推諉、不執行相關要求。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動搖了旅游市場各方參與者的信心。
2021年9月,文旅部發文鼓勵和支持文旅企業探索推出以信用為基礎的產品和服務。旅游業引入“信用+”,既是對自身服務和產品有信心的表現,也是對消費者提供創新服務的一種探索。相關報告顯示,提供“先游后付”、不用不付的旅游產品,復購率更高、回頭客更多,消費者的滿意度也更明顯。
“信用+傳統行業”的模式,是數字經濟賦能的結果和趨勢——大數據的應用讓旅游業者對于游客的畫像更為精準,進而促使其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同時,信用數據橫向打通,讓旅游業者不必擔心個別游客的逃單逃費行為——“先游后付”本質上是一種信用消費,能夠倒逼消費者主動規范自身言行,文明、誠信出游。
旅游業不斷發展,我們樂見更多創新探索推動市場轉型升級,提高旅游產品的競爭力。當然,諸如游客個人信息保護、旅游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旅游產品質量監管等問題也需通盤考慮。只有打好“組合拳”,才能進一步推動旅游經濟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