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速讀:婦女“斧頭幫”砍出數十億元生蠔產業

原標題:砍蠔工每人每天揮動斧頭近2萬次,清理生蠔500余公斤(引題)

婦女“斧頭幫”砍出數十億元生蠔產業(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旭 通訊員 李天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的海邊,高大姐揮著特制的小斧頭,平均每6秒鐘,就往筐里扔一只砍凈的生蠔。今年50歲的高大姐來自當地一個有名的特殊職業群體——“斧頭幫”。

戴口罩、裹頭巾、迎烈日、扛海風……在大連莊河,僅生蠔主產區(大)王家島,就有超過200位像高大姐這樣的砍蠔工,整個大連的砍蠔工粗略估算達數千人。她們大多是婦女,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年齡大的近70歲,終日與斧頭、淤泥為伴。

被端上餐桌的生蠔外殼干凈,肉質肥美,可剛打撈上岸時就像石頭一樣硬,有時還三四只連在一起,砍蠔工就是生蠔上岸后的“第一關”。她們要憑借精巧的技法,用約1斤重的小斧頭把粘連的生蠔分離,并清除外殼淤泥。砍工李大姐說:“力道大了,殼就會被砍破,勁兒小了不頂事,必須剛剛好。”

據介紹,當地砍蠔工每砍一斤掙兩角錢,除去間歇時間,每位工人平均每天可以清理生蠔500公斤~600公斤,揮動斧頭近2萬次,掙出了大連數十億元的生蠔產業。久而久之,當地人也將她們稱為了不起的“斧頭幫”。

今年四五月份,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繼升級防控管理措施,餐飲場所停業。生蠔消費主要城市訂單量的減少,給處于供應鏈上游的大連莊河帶來不小的影響。一時間生蠔滯銷,“斧頭幫”也砍完上頓沒下頓。

6月19日,全國首家“海上盒馬村”在莊河正式立牌。盒馬村,是指根據盒馬的企業訂單構建產銷之間的穩定供應關系,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精細化、品牌化改造,進而發展數字農業的村莊。根據盒馬指定的每天2萬公斤15萬只生蠔的長期訂單,砍蠔工的生計也得以恢復,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捕撈船從海上盒馬村歸來進港的鳴笛聲。

“我們這個年紀,工作不太好找,干砍生蠔的活,掙得還比我家那口子多。”砍蠔工李大姐說,自己最幸福的時刻就是領工錢。數天前,心疼母親的女兒給李大姐買了防曬霜,還叮囑她每天晚上回去記得泡腳放松,這讓她感到非常暖心。

10月28日,大連莊河與盒馬集團進一步建立深度合作,雙方共建數字農業示范城市——盒馬市。截至目前,莊河市已有近30款海產品出海入“盒”,在主打貝類鮮品的盒馬火鍋中,消費者拿起筷子,就能一嘗天下鮮,這意味著砍蠔工的活兒也將越來越多、越來越穩定。

標簽: 工人日報 職業群體 深度合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