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有人建少人管 莫成“充電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有人建少人管 莫成“充電裝”

杭州街頭的新能源車與日俱增,公共充電樁布局與管理情況如何?近日錢江晚報記者走訪了市內多處公共充電樁站點,發現現狀有點尷尬。

一樁難求,根本原因是充電樁數量的增長,還遠遠跟不上新能源汽車增長的步伐。盡管杭州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和覆蓋率均位于全國主要城市前列,但仍是僧多粥少。不過,從記者的幾處調查來看,粥少倒未必都只是因為僧多,其中緣由頗耐人尋味。

第一個案例,明明有兩個公共充電樁,卻被旁邊的商店店員違規占用,店員對不知情的人聲稱此處不對外開放;第二個案例,在高德地圖顯示,某站內有16個快速充電樁,可事實上有8個樁子已經拆除,只剩下5個還充不進電;第三個案例,一大型廣場的地下充電站設備都已經壞了,有的已壞了2年之久。這些充樣子的充電樁,無怪乎被人嘲諷為“充電裝”“僵尸樁”。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充電樁不盈利是行業現狀。不盈利的原因主要在于重資產投入,收入單一,回報周期漫長。雖說樁企的經營是純市場行為,但它們的虧損一旦損害公共利益,有關部門就需要站出來想辦法引導紓困。因為公共充電樁兼具公共服務屬性。

充電樁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事關民生,相關部門既要大力建樁,也要主動出手,積極管好樁。(洪信良)


標簽: 對外開放 公共服務 錢江晚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