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烏梁素海治湖新路徑折射生態治理之變


(資料圖)

原標題:烏梁素海治湖新路徑折射生態治理之變

杜鑫

據近日《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的內蒙古烏梁素海一度因湖區面積急劇減少、生態功能嚴重退化引起全社會關注。為改變烏梁素海面貌,生態修復建設者從過去單純的“治湖泊”轉變為系統的“治流域”,圍繞流域內沙漠、礦山、林草、農田、濕地、湖水等生態要素開展治理,分時間、分步驟、分區域實施生態修復項目。這顆“塞外明珠”正逐漸恢復昔日光彩,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從保護一個湖到保護一個生態系統,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模式踐行“修山-保水-擴林-護草-調田-治湖-固沙”系統化、一體化新路徑,折射生態修復治理理念之變。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在新的生態修復治理理念之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修復不只是針對單一要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著眼于整體生態的統一和諧。比如,烏梁素海的問題看似在水里,根源卻在岸上,不固沙、不遏制水土流失等,僅僅治水難以達到現在的生態修復治理效果。

此外,新理念以更大格局重新審視整個生態系統,注重不同要素、系統之間的協同,利和害不再是絕對的對立。比如,一些地方在建設防沙治沙示范區的進程中,注重培植新型沙產業,種植經濟林、建設光伏產業園、升級沙漠生態旅游,把“沙害”變成“沙利”,實現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以往那種“出了問題再補救”的修復模式,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實現治理前置。比如,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些地方治沙是“哪里有風沙就防哪里”,而如今是通過提高水的利用率來穩定沙區,讓防治從被動變得更加主動。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關鍵是要破解“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的“九龍治水”問題。職能分工有條塊邊界,但是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有其內在的規律,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各部門打破職能邊界,形成合力十分必要。

一方面,需要大力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最大限度“攥緊拳頭、打出力道”。從各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的實踐來看,往往都是由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或者分管負責人牽頭,多部門共治。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科學性,加強整體規劃,提升決策水平,合理編制實施方案。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要有全局觀念,更要有專業人士的參與。

美好的生態環境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種元素組成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修復治理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系統工程,近年來,我國一直尋求更科學、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治理之道。期待類似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模式的探索、實踐,能給更多地方以啟迪。

標簽: 生態系統 生態環境 專業人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