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頭條:醫美行業亟待“去偽存真”


(資料圖)

原標題:醫美行業亟待“去偽存真”

今年4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2022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查處醫療美容領域虛假宣傳行為被列為行動重點。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療美容行業虛假宣傳和價格違法行為治理工作指引》,詳細列舉了8項虛假宣傳行為以及6項價格違法行為,進一步明確了醫美行業的監管依據,引起廣泛關注。

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虛假宣傳是涉訴醫美機構最突出的問題。《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醫療美容糾紛案件民事審判白皮書(2016年度—2020年度)》統計發現,77家涉訴醫療美容機構中,因違規發布廣告、虛假宣傳被行政處罰的有46家,占涉訴醫療美容機構的59.7%,宣稱在業內具有領先水平、虛構知名醫師親自手術、虛構知名人士醫美體驗、規避風險告知、夸大醫療美容效果等是較為常見的虛假宣傳形式。兩組數據均指出,虛假宣傳是目前醫美行業最突出的問題,《工作指引》的切入點非常具有現實針對性。

醫美機構重營銷的根源在于,醫療美容屬于非必需的消費醫療,需要靠營銷拉動消費者需求,區別于作為剛需的基本醫療。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稱“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是人們生活質量提升的標志”,也指向醫美具有消費和醫療雙重屬性。我國醫美市場加速邁向3000億元規模的同時,也面臨高質量醫美服務供給不足的挑戰——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顯示,我國醫美合規從業人員約1.7萬人,非法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真正依靠醫療技術驅動的醫美機構少之又少。現階段,醫美機構主要分兩種:直客醫院和渠道醫院。前者由廣告驅動,顧客直接選擇醫美機構;后者依靠渠道輸送客源(俗稱“醫托”),據央視報道,醫托返點最高可達90%。

誰在營銷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多,誰就能獲得更多客源,虛假宣傳反而能帶來可觀的收益,那么直客醫院和渠道醫院就很容易走向“重營銷、輕醫療”。惡性營銷競爭下,機構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尤其對渠道醫院而言,由于高額返傭的存在,更要通過降低服務質量、將項目拆分收費或者疊加項目收費等方式,來保持一定的利潤。所以說,虛假宣傳和價格欺詐有一定關聯性。如此前被曝光的紋眉按“根”收費,就被中消協點名模糊定價違規收費,消費者實則掉進了低價的虛假宣傳陷阱。

《工作指引》發布前,醫美機構虛假宣傳行為適用《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依據的是“醫療廣告內容涉嫌虛假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根據需要會同衛生行政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作出認定”。此次市場監管總局列出了具體行為規范,明確可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查處,違者可能面臨20萬元—200萬元罰款,不僅更具可操作性,也彰顯了監管部門治理決心。與此同時,規范低價耗材冒充高價耗材、低標高結、虛構原價等價格欺詐行為,也能倒逼醫美機構從“重營銷”轉向“重醫療”,推進市場改革,盡早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維辰)


標簽: 醫療美容 虛假宣傳 虛假宣傳行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