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世界播資訊】“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資料圖片)

原標題:“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19日上午,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三場記者招待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主動談及檢察機關辦理的“昆山反殺案”等公眾關注度較高的案件,稱這些案件的辦理,向社會彰顯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理念。

一句“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態度鮮明而堅定地傳遞出“杠杠的”司法正能量,果斷地為社會正氣鼓勁加油,讓公平正義的“顆粒度”鮮活飽滿,也有力夯實了群眾的安全感。

“昆山反殺案”等一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熱點案件,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于公平正義的熱切期待。對于這樣的熱點案件,司法機關用法治利刃懲治犯罪、匡扶正義,責無旁貸。近年來,司法機關還對“網絡賭博”“電信詐騙”“食品藥品安全”“掃黑除惡”等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重拳出擊,取得明顯的戰果。二十大報告強調,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唯有不畏黑惡、堅守正義,才能實現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

公平正義不僅僅體現在司法判決中。在日常事務的辦理中、在矛盾糾紛的調解中,公平正義也是基本的價值取向。要從居住、就業、就醫、就學、養老等涉及百姓方方面面的“尋常事”入手,發現和消除不合理不公正因素,用實實在在的法治成果為人民安居樂業保駕護航。在浙江,數字化改革成果已經深度應用到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的一體推進之中。政法一體化辦案、社會矛盾風險防范化解、“民呼我為”、執行“一件事”、反電詐等應用被評為全省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

正是從司法實踐到社會治理的體系化升級,中國人的安全感近年來“節節高”。2021年,國內人民群眾安全感達到98.6%,比2012年提升11個百分點,當今中國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浙江群眾安全感達99.19%。這種安全感不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平安”,更是融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的寬領域、大范圍的廣義“平安”。

新時代的浙江,正一體協同推進平安中國示范區、法治中國示范區建設的新使命,堅決用“法”懲治“不法”,無論是“每一起案件”還是“每一件事情”都努力體現公平正義的成色,我們的安全感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逯海濤)


標簽: 公平正義 人民群眾 司法機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