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手寫板書里的苦心匠心
(資料圖)
原標題:手寫板書里的苦心匠心
沒有PPT,也沒有書和講義,手中的三寸粉筆就是最得力的道具——最近,中南大學力學系教授黃方林“堅持26年手寫板書”獲得不少網友點贊。隨著板書一筆一劃鋪展開來,那些抽象的原理、繁雜的公式一步步抽絲剝繭,引導學生們進入美妙的物理世界。
曾幾何時,板書是為人師者的標配。回想求學之路,很多人都津津樂道于彼時學校里的某位“神手”:徒手即可畫圓,閉眼都能畫方;寥寥幾筆“世界寰宇”躍然眼前,公式定理、歷史典故在不同的筆法下,仿佛都有了生命。一幕幕板書或雋雅或大氣,或精致或隨性,不僅可見教師的修養與個性飛揚,更見其教學的功底與真誠。正因如此,如今每每有“粉筆板書”的新聞出現,總能掀起一陣懷舊浪潮。
其實,觸動大家的,是賞心悅目的板書,更是師者的匠心與用心。這些年,得益于技術進步,大中小學的教學手段和設施都在持續升級,粉筆板書少了,筆墨交流少了,花式PPT推陳出新,打卡互動熱熱鬧鬧,線上教學風生水起。然而當課堂大變身之時,一股浮躁之氣也潛滋暗長。“一套PPT用十年”等流于形式的教學,消磨的是教書育人的熱忱。技術看似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見字如面”的熱絡、“不認真被丟粉筆頭”的親切卻少了許多。
某種意義上,真正需要返璞歸真的,不是某個教具,而是對教學的敬畏。說白了,板書只是一種形式,難得的是對職業的尊重、對學生的赤誠。縱觀相關新聞,我們為萬字評語折服,給粉筆板書鼓掌,呼喚“將戒尺還給老師”等,莫不是內心深處對更加純粹深刻的師生互動的向往。如教育家贊可夫所言,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就會變得高度有效。無論歷經怎樣的時代變遷,最有效率、最俘人心的教學永遠是嚴謹認真、真誠用心。只有“面對面、手把手”的執教初心不移,形式才能大放異彩。(湯華臻)